1、对课堂教学观察量表的几点认识对课堂教学观察量表的几点认识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如何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工作方式和课堂中师生互动等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比较客观、正确的评价,逐步研究出更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现在,我国尚未有统一的为人们所公认的课堂教学观察评估体系和观察方法。各地结合自己的实际,一般是先建立课堂教学观察体系,再进行量化,制定出课堂教学观察量表。一、制定课堂观察量表的重要意义1制定观察量表可以比较公正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传统的评课方法是评课者根据教学原则凭自我感知和印象,对被评者的课堂教学做出定性的评论。这种评课方法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可侧性,对一节课的好坏程度的表
2、述也比较笼统。有了一套既科学又简便可行的观察体系,并制定出观察量表,就有了对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和评课依据,从而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制定观察量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学习和领会表中的每个观察因素,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备课、上课,把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落实到每节课上,还可以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逐渐掌握教学规律,研究出更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3制定观察量表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新思想、新观点不断纳入课堂教学,教师必然会面临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冲突。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可以促进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新理论的热情,使教师转变
3、观念,更好的遵循教学规律去组织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改革教法,提高职业技能,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二、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指标体系 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首要问题是明确反映课堂教学水平的指标。分析国内外各种课堂教学观察的指标体系可以看出,其重要指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方式。指制定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观察思维、创新实践等学习能力。2教师行为。指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组织学生全方位参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自主
4、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让学生通过群体的交流获得理解和体验(学生在实验、合作中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3师生互动。恰如其分的讲解、引导,体现当前所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以学定教”,给学生观察、操作、独立思考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的课堂语言主要用于引导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思维保持连续性,尽量避免一问一答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评价方式多样(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评价内容科学全面(评价知识的获得、参与状态)。4学生状态。情绪状态:学生有适度的紧张感(课堂节奏紧凑,学生积极参与)和愉悦感;思维状态:
5、学生敢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能提出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的问题;参与状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课堂信息和反馈途径,学生有良好的交流合作的氛围,有些学生对其它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和启发。5教学特色。对教材的处理独特、有创意;教法与组织形式具有个性化和艺术性;具有敏捷的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能灵活果断的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教学进展。各观察的权重分值如下表所示指标体系学习方式教师行为师生互动学生状态教学特色权重分值20302030203015201520三、观察量表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1制定一个既科学又简便、能准确反映课堂教学情况的观察量表十分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课堂
6、教学活动是人们有组织参与的一种高级的社会活动形式,它除了受到物(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设备等)的因素制约之外,还受到人(教师、学生、听课人等)的主观意志、心理情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学生情况千差万别,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错综复杂。要制定一个符合教学规律、包括各种因素、适用于各种课型的课程量表,还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继续努力。2量表中各条目本身仍然是主观的、模糊的,每一个评价因素本身还不是那么准确、具体、可测。如:“学习中能否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对学习反应的注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很笼统且相互重叠。另外,由于看课人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素养不同;由于表中有的
7、条目,需要把这节课听完才能作出判断,难免有遗忘;再加上某些情感因素的作用,即使同一个人授课,不同的评课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所以,使用目前量表的评课结果与实际情况还有不少差距,这就需要对观察量表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其更加实用。3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制定观察量表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好。例如,如何观察不同教师的教学和不同课型的教学;观察量表中到底有多少评价因素,怎样既不使评价因素相互重叠交错又把握重要因素;有的教学要求一节课可以达到,有的则是一个时期达到的目标,怎样观察;如何观察教学的思想教育情况和非智力因素的变化等等,都需要继续探讨。四、一点启示教学的总目标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其基本
8、要求应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兴趣、养成习惯、经历过程、学会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看课的目的是促进达到上述目标和要求。所以,看课要有主要看老师如何表演逐步转向学生,看学生是否处于积极状态,看学生在这节课得到了什么。一节只是讲了很多没有错误的话,不能算是好课,一节好课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效率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做到:(1)教学有目标;(2)心中有学生。熟悉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注意开发学生智力;(3)教程教法有设计,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四个维度二十个角度六十八个观察点:学生学习: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教师教学: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课程性质:目标
9、、内容、实施、评价、资源课堂文化: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维度一:学生学习(1)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2)倾听: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3)互动: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的达成提供帮助吗?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学生的互动习惯如何?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10、4)自主: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5)达成: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1)环节: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2)呈示: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切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板书怎样
11、呈现?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媒体怎样呈现?是否恰当?是否有效?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3)对话: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4)指导: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5)机智: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样?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效果怎样?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样?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
12、思想)?维度三:课程性质(1)目标: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应该班的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2)内容: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3)实施: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是否体现本学科特点?有否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是否有效?(4)评价:检测学习目标所采取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是
13、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5)资源: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如何(怎样)?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维度四:课堂文化(1)思考: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和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氛围怎样?民主:课堂
14、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样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教学设计、情境创设、资源利用有何新意?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整堂课教学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