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在小学阶段开设课程弟子规的重要性 文/宁夏西吉县兴平乡赵垴小学巩志俭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由李毓秀编著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它注重对儿童“德”的培养,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传授道德品行方面的教育,也就是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这是教育的基础,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第一条件。“传
2、道授业解惑”,是指教育的综合过程:传道,授业,解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这三点并列而行,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可见,在小学阶段开设弟子规这门德育课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的孩子大部分存在着被过分溺爱的现象,弟子规中教导我们:“首孝悌,次谨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和“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些孝老爱亲、讲求信用,尊重长辈,遵守规律,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和生活习惯在我们的教育中已经被淡忘,一个人良知、道义方面所受的教育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在我们大谈素质教育的今天,弟子规不就是一本很好的教育素材吗?其次,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还很单纯,这时正是一个人接
3、受良好思想、品行教育的最佳时期,弟子规三字一句,合仄押韵,读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也可以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认识不少汉字和提高读练的技巧,教师加以指导其中深意,学生更能对我国古代经典语言美的初步感知,根净则叶绿,一个人良好的思想品行就像一幢摩天大楼的地基,基础打好了何愁 “大厦”难建呢?第三,弟子规要求“有余力,则学文。”也就是说,做到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之后,才可以学习技能、知识。我们当下的教育理念也正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素质教育中,德育为先,否则,仅仅有才是远远不够的,有才无德不仅不利于社会,却往往危害社会,成为社会的负担。所以说,在教育这条道
4、路上,坚持道德教育与文化教育并驾齐驱,“前方风景”会更加美好。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奠定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其中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是是我们民族的根基。而当今人们在市场经济利益的诱使下,已经很少关注我们的传统道德文化,所以物质世界丰富了,而精神世界相对贫乏了。由此而产生的犯罪案件越来越多,未成年人犯罪更是占据很大一部分,其中包括在校学生。如“会宁四中儿子杀母”的案件、威海晚报“13岁小学生言杀母”等。可见,当今儿童青少年的道德品质现状的确令人担忧。究其原因,都反映出道德观念的缺乏,反映出学校教育对“孝、悌、忠、信、礼、仪、仁、爱”的欠缺,这说明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总之,一个人启蒙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它关乎一个人的成长、国家的未来,世界的发展。因为在数十年之后,中国的发展主要靠他们,他们是主力军,如何使他们拥有良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发展,他们的发展也和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对于弟子规中的立德、树人的养成教育思想应该从小就加以重视,将它作为小学德育教育的一门课程影响深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