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而且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中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
2、境,让学生认识“平均分”,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认真观察、个体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
3、种不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1)问题:同学们要把6个桃子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那要把6个桃子分成三份,可以怎样分? (2)学生
4、独立操作学具完成。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 方法多(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操作的不同情况。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方法,你能不能根据分的结果,把它们分分类 ? (2)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一种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一种是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3)根据“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份是多少,有几份。 (4)突出“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逐步出示含义)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面包,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
5、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第(2)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面包;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个块面包。)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1教学例3,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1) 小红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正在给同学分果冻呢,你知道有几个果冻?没两个一份,她想怎样分吗? (2)问题:每一份平均分到几个果冻? 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让学生动手用学具摆一摆,看看我们想的对不对。(每人摆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6、。)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根据学生分的情况,小结: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一个地分,还有的几个几个地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教师出示课件图片,清同学们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联系生活, 应用平均分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1)小明买了12个饼干,想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知道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吗? 知道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汇报教师演示。2.(课件出示题目)12辆小汽车,每2辆一组,可以分成( )组。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分一分。 3. 课件出示题目: 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 )只小熊。 4、有15个木块。(1)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 )个长方体。(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 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四、全课总结,深化平均分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第10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是平均分的现象告诉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