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人在认识过程中,把事物的本质属性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形成概念。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概念是组成数学知识结构系统的细胞和元素。同时数学概念又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因此,重视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就显得意义非凡。一、让概念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需处理两大关系1.概念与表象的关系概念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和表象都有概括性,但概念的概括水平比表象的概括水平高,表象是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地反映事物的形象、外部特征,具有直观性;概念则是概括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2.日常概念与科
2、学概念的关系依据概念所形成的途径及其性质,可以分为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两类。日常概念是在人们日常交际和生活经验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它受人们狭隘经验的限制,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日常概念虽然不影响人们的思想交流,但它终究是不科学的。科学概念是从事物中抽象出本质属性加以概括形成的,是在学习科学知识后获得的。把日常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实质上就是要使儿童以新的认知结构来重新认识事物,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特性,并将非本质特征区分出来。要实现概念转变,必须使学生在一个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中去解决他们已有的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间的矛盾冲突,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积极主动地建构新概念的意义。二、促进学生建构概念的几种
3、方式1.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培养形成思维能力影响数学概念学习的因素之一就是感性材料和感性经验的数量与质量。小学数学的概念形成过程中有较多的概念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感性材料和感性经验太少或不典型,学生的感知就会不充分,表象也就不可能丰富,也就难以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感性材料的认识与比较,丰富表象从而形成科学概念,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将概念作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呈现给学
4、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建立概念。2.充分运用变式规律,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学生理解了概念并能用语言陈述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这仅是概念学习的第一步,概念学习的重点在于他们能在不同于原先的学习情境中应用,而促进应用的关键是变式练习。变式指在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时,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排除无关特征,让学生去伪存真,全面认识事物和概念。因此,运用变式规律对形成科学概念,帮助学生克服日常概念的消极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3.恰当运用反例,完善学生的概念认知结构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螺旋上升的。在学习过程中,正确与错误的理解是对立存在的,纠正了理解上的片面性认识,
5、认识就会向前迈进。学习数学概念也是如此,不仅要讲清概念的基础知识,还需要通过恰当地列举一些反例以启发学生。由于数学概念具有较高的抽象性、概括性,而小学生容易受到自身概括水平的制约,加上分析水平较低,不能一下子概括出概念的主要方面或特征,以及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概念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影响。而合理使用反例进行教学将有利于克服小学生在这一感知上的缺陷。当然,并非反例运用越多越好,一方面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上、作业里“展现”出来的现实反例,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机智地“引”出反例,提供多样化的反例供学生进行辨析,以防类似错
6、误情况的再发生。4.注重实践,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体验与感悟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很好考虑的问题。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有些概念可以给予学生充分体验与感悟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例如:1秒、1分的时间观念的建立,可以让学生静静地看着秒针走1圈和闭上眼睛数1秒钟的数字,也可以用1分钟做不同的事情,在以上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1秒、1分钟的长短,比起简单的说教具有更好的效果。又如,在面积单位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画一画、量一量,剪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同时引导学生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与之相近,另外还可以用“面积单位”去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实际物体平面或表面的大小,以培养学生面积单位的实际观念和应用能力。至于1平方米的认识,可以让学生用米尺在地面上画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方框,再让学生站立其中,看看最多能站上多少学生。通过以上动态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既有亲身的体验和深刻感受,又能从中悟出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