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研究众所周知,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是关键,所以小学语文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关键中的关键。但在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少语文教师往往在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常常忘记了授课的对象是小学生。因而,教学中常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那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是能灵活地运用那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让学生主动产生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然小学语文趣味教学如此重要,那么在开展语文趣味教学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来开展小学语文趣味教学
2、活动呢?下面就一一进行探讨分析。一、开展趣味性教学 (一)课堂导入方面 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迅速集中思维,激发学生自觉探求新知的兴趣。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小学语文课的导入必须要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否则有的学生一堂课下来可能会出现从未进入状态的现象。因此,艺术性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情绪高涨,神经处于兴奋的状态。那如何设计妙趣横生又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导入方式呢? 1 由图导入法小学拼音教材都会配有多幅插图。教字母的图,大部分是直接表音或表形的,这些插图趣味性较浓,又是多为儿童熟知的事物,易说易记,从旧知或经验的迁移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如教学i、
3、j、x等音素时,先出示衣服、鸡、西瓜等彩图,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即出示相对应的拼音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自然地被带入新的学习氛围中,这又使插图的表音或表形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2 故事导入故事这一文学形式生动有趣,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教学拼音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讲讲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如教学“f”这一声母前,教师先讲西游记中关于如来佛的一段有趣的故事,正当学生趣味盎然时,教师板书“f”,告诉学生,像如来这样受人膜拜的就叫“佛”,带读“f”,再联系课本插图f的音、形。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致勃勃,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新的学习任务。3
4、 儿歌(或谜语)导入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为低年级所喜爱。因此,以儿歌或谜语导入新课也不失为一种有趣而生动的好方法。如教学g之前,教师朗诵儿歌“小哥哥,爱白鸽,喂完鸽,唱支歌,哥和鸽,笑呵呵!”教师问:这里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什么音节?从而引出声母g。由此,教师将学生引入了学习情境。4 演示法导入以演示实验、操作玩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教学声母q之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玩具一个圆气球和一根木棒:左手拿气球,右手拿木棒,将气球放在木棒顶端左边。然后告诉学生:你们每人手上都拿着一个q。而教学P前,要求每人准备一张薄纸,放在近口的
5、正前方,先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向外送气,这时,纸会被气流推出,让学生反复做这个试验,学生觉得很有趣,此时告诉学生这就是声母“P”的发音过程。这样的小实验引起的有趣现象,立即能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种演示导入的过程也会给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牢牢记住与此相关的知识。 (二)课文讲解方面 1 故事引趣法比如,学习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乡下人家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自己认识的乡下人,讲一些自己所熟知的关于乡下人家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讲述他们所熟悉的乡下人家,并且让他们发表见解看法。这样在学生们热烈的议论氛围中,教师再引出乡下人家这篇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对
6、比,就能较容易理解课文、理解作者。 2 角色朗读引趣法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些生动而又浅显的课文,教师无需多讲,只要略加点拨,组织学生朗读就可以理解,特别是有些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分角色朗读效果更好。如狼和小羊,学生可以分狼和小羊的角色来朗读对话,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3 直观教具引趣法小学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都离不开具体的形象。讲爬山虎的脚、开国大典等课文时,可以利用教学挂图,结合挂图讲课文。讲小桔灯等课文时,可以准备一些标本让同学传看。有时指导学生依照课文内容搞一些小制作, 让他们既动脑、又动手,在制作中领会课文内容。 4 情绪感染引趣法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讲课时
7、只有充满激情才能打动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如讲授一夜的工作课文时,借助动情的朗读、手势,让学生进入角色,沉浸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学生往往因感动而流下泪水,这就是情绪感染的结果。 5 板书引趣法 板书是一门艺术,优美的板书具有一定的魅力。板书时,注意布局合理、书写工整,有时也可以根据板书内容的不同而及时变换字体,注意用彩色粉笔书写重点内容。板书设计也要形式多样,或表格式、或网络式、或金字塔式。力争将文字符号巧妙组合成艺术画面,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 6 教态姿势引趣法教师的表情、姿态都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上课讲到兴奋时,教师情不自禁地模仿课文中的人物动作、姿势和表情时,会感染打动学生,同时
8、可让学生来模仿。如少年闰土中“雪地捕鸟”动作可请学生上台表演,这样整个课堂会情绪高昂。7 作文互改引趣法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试着互改作文,这样能激活学生思维。小学生为使自己批改的文章得到别人的肯定,批改时一般都很投入,很认真。一旦批改的作文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就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对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好处。但在小学生互改作文时,教师一定要加以指导,提出具体的要求。必要时,教师要对小学生批改过的作文进行修改和讲评,以提高小学生的鉴赏和写作水平。8多媒体教学引趣法运用多媒体,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直观性的画面和富有动感的音乐结合在一起,可以产生一种趣味化的教学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
9、围中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是学生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西沙群岛。紧接着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上的西沙群岛的美景,教师一边讲解课文。这样的语文课堂会使学生们始终处于愉悦的情绪状态中,能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了语文教学活动中。 9游戏学习引趣法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游戏,因此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巧妙地在课堂上运用游戏环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更多的学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掌握了大量的语文知识。比如,在上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先不打开课本,
10、而是就“落花生有什么好处”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要紧扣落花生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旁指导,由学生们主持,参加和评比结果。或者开展成语接龙比赛,甚至是古诗接力比赛也未尝不可。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放开思维,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相信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一定可以得到学生们的积极响应。 10情境引趣法 情景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上景阳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一个身形娇小的男同学扮演武松,再找个身材魁梧高大的男生扮演老虎的角色,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表演武松打虎的动作,教师配音
11、朗读,学生的精彩表演将会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 (三)提问方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的问题,因为它是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小学语文启发性教学的核心。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一般不轻易放过任何一次提问,并总是尽量帮助每一个被提问的学生圆满完成任务,这既是对被提问同学的鼓励,也是对全班同学的鞭策,时间长了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设置悬念,并引导学生查阅更多的资料,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课文,丰富知识。 (四)布置批改作业方面 1 作业布置方面作业
12、是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但要把握能力差异,确保作业的层次性,即作业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成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与此同时,饶有兴趣的作业也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口头的,书面的,绘图的,表演的等等,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样,激发其高昂情绪,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带着好的心情做作业,思维更活跃,反映更灵敏,何乐而不为呢? 2 作
13、业批改方面对于小学生而言,得到教师的奖励无疑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在他们的作业本上进行奖励或表扬。比如,每次批改作业的时候,可以在字迹工整、用心写作业的学生的作业本上盖个笑脸的章。这样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本上得到了笑脸时,他们会很开心,从而对语文产生了信心、产生了兴趣。而那些没得到过笑脸或者得到比较少的笑脸的同学,则会有一种想要得到或得到更多笑脸的欲望。这样对小学生学习语文就会产生大大的激励作用,因此他们在课堂上就会更加努力的表现自己,也会很认真很用心的完成好作业。二、构建新的评价机制(一)宗旨教师要运用新的评价机制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进步。例如,在语文课上,
14、教师给学生读同一篇课文,要求他们写出读后感,或者是给学生看同一部影片,要求小学生写出观后感,那么小学生肯定都会各抒己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教师在讲评时,可以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点,还有富有创新性的观点。在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下,学生会知道创新对一篇文章的重要性,而学生的创新得到了教师的肯定,自会产生极大的信心和乐趣。因此写作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学习语文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二)获得 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得到提高和进步,更重要的是各个方面信息的反馈。例如,在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之下,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素质是不是得到了提高?他们是像蜗牛一样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沉重的
15、往前爬的,还是在轻松愉悦中想学、乐学而让成绩提高进步的?这些方面反馈的信息都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所应该重视的。 (三)评价话语权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课堂教学“评价权”一般掌握在教师的手上,这固然是很重要的评课手段,但是要是我们换个评价方式,把评价权交给学生,请学生来评价教师,这往往会取得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能大大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所谓“教学相长”正是如此。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自制力也不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要想使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就应不断变换教学方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风趣的课堂气氛,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逐步引导并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大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应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付出艰辛的努力,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使语文课堂教学教出味来,不断适应新课标的教学变化,改变我们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