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学习,给学习语文插上腾飞的翅膀陕西省榆林市第五小学 常雄雄新课程标准规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确,没有一定的阅读数量,很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很难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思维,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其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自从我班开展“主题学习”以来,课内让学生在浓浓的情感中感悟文本思想,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延伸主题,让一个个主题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使母语文化能够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去,促进学生生命发展。 主题学
2、习就是指凭借文本的主题开展的系列课内与课外的语文学习系列活动,让文本的主题在学生的心底打下烙印,为学生生命发展打好底色。下面是我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为进一步解放老师与学生,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课堂上老师少讲,精讲,让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老师要打破常规,制定科学合理适应学生的教学进度及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学习面,提升综合能力。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
3、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三、 让“主题学习”成为孩子的伙伴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专家思想的“化身”,教师要将日常教育教学和阅读教学融合一体,在以体现单元主题的文本解读过程中,要促进读者和作者达到情感的交流,读者与读者之间达到情感的交流,在情感交流中感受生命,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阅读能力。 在解读一篇文本时,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就是老师不断唤醒学生生命的过程。对一篇课文来说,对显而易见的主题,教师一定要以学生情感为基础,将鲜明的主题渗透在教学各个环节,让学生沉浸其中,受到情感的冲击。如:第三册第五组课文称赞,单元主题是友好相
4、处,团结合作。课文以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为内容让学生感受称赞的作用。课前谈话,我让学生自由称赞班中的同学,并当即采访被称赞的同学的心情。课中,我让学生角色代替,当小刺猬、小獾相互称赞,评价同学发言、朗读,也以“你想称赞他什么?”加以引导。最后复习生字词时,以“看谁能得到小刺猬、小獾的称赞?”让学生做小刺猬,小獾来评价。结课时又这样说:“称赞多好啊,让我们在生活中细细观察,给那些值得我们称赞的人送去自信、快乐和轻松吧。”整节课从导课到结课学生都在感受被称赞的快乐和称赞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学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学着去称赞别人。这对现在孩子只喜欢听好话,却吝啬将好话送给别人的现状来说应该有着深刻的
5、影响。这样一篇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在动情中感受,在感受中动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为单元主题的落实打下扎实的基础。四、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阅读兴趣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选文的特点进行课外学习阅读的引导。在活动课上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也有助于各科学习的拓展。“主题学习”的阅读就是生活,丰富的生活世界就在书中,这是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生活最快捷的渠道。要在生活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就要用我们在阅读中获得的认识理解阅读的语言,从而获得深刻的认识,积累丰富的语言。语言是需要品味、感悟的,而不是记忆的。我们在阅读课上及时指导学生将
6、课内归纳出的各种文体的一般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同时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把一般方法和“个性”方法有效融合起来,再根据不同文章采用适当的方法阅读,让学生用方法阅读,又从阅读中领悟、总结出新方法。这样不断循环往复、相得益彰,使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体验中逐渐找准并掌握适合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丰富语感积累。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阅读能在阅读过程中领悟出适合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浓厚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打开阅读之门的金钥匙。总而言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整合多种资源,引导学生主动读,听,写,参与到各种语文主题学习活动中,创新主题学习方法,让语文学习变得有趣轻松,在不自觉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让学生不在觉得学习语文是件难事,不在觉得语文深不可测,让学生从此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