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湖南省湖南省长沙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1读拼音,写汉字。dun lin( )m zha( )c xing( )hu lng( )lng dang( )so yng( )2下列四组词中,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提供(gng)丞(chng)相霹雳(l)踌(chu)躇不安B秉(bn)性牲(shng)畜血泊(p)踉(ling)踉跄跄C发怔(zhng)监(jin)生铃(lng)铛龇(z)牙咧嘴D爱憎(zng)窈(yo)窕薄(b)弱情不自禁(jn)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他百感交集。B看着小明的大花脸,同学们
2、都忍俊不禁。C整顿旅游市场是为了避免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上当受骗。D尽管这游戏已经过时,可有些年轻人却依然乐此不疲。4下面哪个句子在手法上与例句有着同样的妙处?_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A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B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C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D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啊!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学生徐本禹远赴
3、贵州山区大石小学支教,经过他的努力,该校办学状况有了提高。B对于中小学的图书馆,由于经费太少,许多必要的书不能买。C亲民党访问团来到长沙,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情接待与热烈欢迎。D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B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C“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D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7给下面句子排序,顺序正确的一项是()突然,我发现了一只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
4、树往上爬。我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新鲜,我向菜园跑去。菜园里的柿子树枝繁叶茂,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翠绿。ABCD8按要求改写句子。(1)我猜想明天的春游活动一定取消了。(修改病句)_(2)老师的话语像春天的雨露一样滋润着孩子的心田。(缩句) _(3)没有长期的勤学苦练,就不会有“入木三分”的出众书艺。(改反问句)_9请根据课内背诵内容填空。(1)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_,小人长戚戚”用了对比的手法,赞扬了君子光明磊落的心理和行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_,何须马革裹尸还”凸显的就是这种牺牲精神。(2)在诗人的笔下,有“_,夜静春山空”的幽美寂静;也有“
5、绿遍山原白满川,_”的乡村气象;更有“牧童归去横牛背,_”的童真业趣,其内容也丰富多彩,有的刻画了壮观的自然景象,如“_,一片孤城万仞山”;有的表达了激动的心情,如“白日放歌须纵酒,_。”10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1)本学期的诗词中,既有描写儿童认真学习种瓜的有趣场景“_,_。”也有李白送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_,_。”孟郊的诗句“_,_”表达了对母爱的歌颂。从军行中“_,_”表现了战士们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2)自相矛盾一文中,楚人面对他人“_?”的提问时“弗能应也”,因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用原文回答)(3)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是:( )( )小纂( )( )。(4)朱子语类
6、中“人有耻,_”告诉我们因为有羞耻心,所以不该做的事情就不会去做;左传中“_,必自毙”告诉我们,如果做了很多坏事,就一定会自取灭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走近农村留守儿童材料一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的占86.5%。材料二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为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6年未曾回过家。材料三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
7、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农村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却占了近30%,而且在农村的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0%。11、以上材料主要调查的是()A城市留守儿童B农村进城务工人数C城市问题儿童D农村留守儿童12、下列不是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症状”的一项是()A性格内向B活泼大方C脾气暴躁D孤僻、自卑13、以上材料表明(多选)()A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B在农村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很大。C绝大多数农
8、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沟通。D农村留守儿童都得到了父母很好的照顾。14、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文言文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y()之曰:“w()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y()其矛曰:“w()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5、本文的题目是_16、按顺序在答题卡上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写上拼音。17、联系上下文,写出“弗”和“立”的意思。弗:_立:_18、对课文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陷”的意思是刺破,“或”的意思是有的人。B划横线的句子,朗读时可以这样停顿
9、: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C让卖者无言以对的话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可以前后矛盾。19、“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2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我小时候很怕父亲。记得我刚开始跟父亲学木工的时候,他总是很严厉。有一次,我趁父亲不在,自作聪明地一个人装配了一个大衣柜。衣柜刚刚装好,父亲便回来了。他走到衣柜前,阴着脸,转着圈看。蓦地,他用力把大衣柜推倒,拿起一根木料,瞪着我,指着装错的地方质问:“你瞎了?”他突然扔掉木料,举起厚重的巴掌,一下子打在我头上。从那一天起,每当父亲举起巴掌时,我都会心有余悸,生怕巴掌会落到我头上。然而,另外一件事,却
10、让我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有一天,我在家里偷偷把新买回来的座钟拆开了,正在研究的兴头上,我突然听见父亲的脚步声,匆忙之间,我慌乱地把座钟拼凑在一起。父亲进屋后,一直没有出去,将近中午,他忽然盯着座钟发呆:“嗯?怎么停了?”他边说边搬起座钟,“当啷”一声,钟摆在里面发出碰撞边框的声音。我害怕地低下了头,他几步走过来。我把眼睛一闭,等着那满是老茧的手落下。可是那手掌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倒像是抚摸。那个年代,一台座钟可比一个木柜要值钱啊,为什么他不生气反而高兴呢?一直到我成家立业多年后,父亲才告诉我:“你跟我学木工是学手艺。做木工活好比做人,一榫(sn)一眼都要套牢弄实,才能保证家具结实。
11、做人,也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可你学修座钟,那是钻研,我要是因此打你,就是阻止你钻研,我不想让我的孩子没有前途”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20、给短文添加一个标题,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对父亲的_、_、_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位_的父亲。22、父亲第一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_,他这样做是为了_;第二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_,他这样做是为了_。通过这两件事,表达了_。23、短文结尾的主要特点是()A点明主旨B总结全文C抒发情感D首尾照应24、你同意文中父亲的做法吗?为什么?_14快乐习作。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既有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也有陌
12、生人,在这些人中,一定有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一个人,来介绍一下他(她)。注意:要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1 锻炼 蚂蚱 慈祥 喉咙 铃铛 搔痒【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锻、蚱、慈、喉、铛、搔”容易写错,都是比较难写的字。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C【解析】C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读准字音,能够区分好前后鼻音、平舌翘舌以及容易混淆的字音。A 错误
13、。提供,拼音是:t gng,意思是供给。B 错误。秉性,读音为bng xng,意思是本性。C 正确。D 错误。窈窕,拼音为:yo tio,基本意思是指心灵仪表兼美的女子样子。3C【解析】C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C项词语使用不恰当,“参差不齐”的意思是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在本题中形容旅游信息不恰当。4B【解析】BB选项的对比手法与例句一致5C【解析】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项病因是搭配不当,“办学状况”不能与“提高”搭配,应改为“该校办学状况有了改善”。B项介词掩盖主语,应把介词“对于”去掉。D项病因是两面对一面,应改成一面对一面,即“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
14、途径之一。”或两面对两面,即“是否多读书,也是能否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6C【解析】C【详解】略7A【解析】A【详解】考查句子排序。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后,首先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是菜园,然后对菜园进行了描写,结合和的内容我们可知先要目光搜索才能看到蝉虫。8 我猜想明天的春游活动可能取消了。 话语滋润着心田。 没有长期的勤学苦练,怎么会有“入木三分”的出众书艺呢?【详解】(1)这道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
15、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把“一定”改成“可能”。(2)本题考查缩句。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缩句可以理解为总结句子意思的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缩句步骤: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
16、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本句中主语是“话语”,谓语是“滋润着”,宾语是“心田”。(3)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首先,加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加语气词;最后,句号变问号。把“就不会”改成“怎么会”,结尾加上“呢”,句号变问号,即:没有长期的勤学苦练,怎么会有“入木三分”的出众书艺呢?9 君子坦荡荡 青山处处埋忠骨 人闲桂花落 子规声里雨如烟 短笛无腔信口吹 黄河远上白云间 青春作伴好还乡【详解】考查诗文词默写。(1)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出自论语述而,意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徐锡麟的出塞。(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自王维的鸟鸣涧。“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出自翁卷的乡村四月。“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雷震的村晚。“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家。”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0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不可同世而立 甲
18、骨文 金文 隶书 楷书 则能有所不为 多行不义【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识记与理解能力。“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译文: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译文: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译文: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
19、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的识记、背诵与默写能力。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3)本题主要考查课外积累。汉
20、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行书。(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名句的识记与理解能力。“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有了羞耻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意思是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D【解析】11、D12、B13、ABC14、父母外出打工,子女无人照看,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分析】11、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由“走近农村留守儿童”这个标题可知,以上材料主要调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12、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本题可以定位到材料三,“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有
21、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13、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正确。可以定位到材料一,“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的占86.5%。”B正确。可以定位到材料三,“在农村的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0%。”C正确。可以定位到材料二,“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D错误。可以定位到材料三,“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农村留守儿童中学习
22、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却占了近30%”,“而且在农村的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0%。”14、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可以定位到材料一与材料二,“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D【解析】15、自相矛盾16、誉吾誉ff17、 不 存在18、D19、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解析】15、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识记。首先需要阅读相关寓言故事,并进行积累。本篇寓言故事是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16、本题主要考查字形及语音。首先要对故事有一定
23、的了解,根据语境意思写出正确的汉字及拼音。其中,我们一定要注意“y”的多音字使用,根据文中需要“赞誉”的意思,那就要相应的汉字。“弗”“夫”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一定要熟记读音。17、本题主要考查字义。可以单字组词、异译等。联系上下文意思,是有人问到:“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卖者的态度是没有办法回答,那么根据句子意思可判断出“弗”就是“不”。首先进行句子意思直译,“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意思是: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那么可判断出“立”的意思是“存在”。18、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正确。字义翻译可以使用
24、组词法等。“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根据句子进行翻译: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那么可判断“陷”是“穿透、刺破”的意思。而“或”是古今异义,需要重点记忆,古时候为有的人。B正确。断句应该明词性、明虚词、明动词等。可以根据现代汉语句式进行一定的判断。C正确。联系上下文,“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中是有人问到他能否用矛刺穿他的盾,他不能回答。D错误。这是考查故事主旨。通过楚人的做法,我们知道“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说明做事要三思后行,不能前后矛盾。19、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意思,联系上下文,定位关键词即可。文中说到“或曰:以子之
25、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当有人问到的时候,他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点睛】译文:有个楚国人同时卖盾和矛。他赞誉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穿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20、B【解析】20、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21、 动作 神态 语言 严厉22、 装错了大衣柜
26、 让“我”记住做木头活和做人一样,要实在、不投机取巧 把座钟拆开了研究 鼓励“我” 对父亲两次举起手掌的难忘23、B24、同意,爸妈的教训不是真的用力打,他们是为了孩子学好。【解析】20、考查拟标题的能力。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可知,本文父亲第一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逞能安装错了衣柜,第二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拆装座钟。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因此标题可以是: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2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他走到衣柜前,阴着脸,转着圈看。蓦地,他用力把大衣柜推倒,拿起一根木料,瞪着我,
27、他指着装错的地方质问:他突然扔掉木料,举起厚重的巴掌,一下子打在我头上”这写内容写出了父亲的动作、神态。文中的“你瞎了?”是父亲说的话。通过对父亲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这让我看到了一位严厉的父亲。2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通过阅读短文可知,这篇短文记叙了父亲两次向“我”举起的手掌,一次是跟随父亲学木工,由于自作聪明安装错了衣柜,挨了父亲的手掌;一次是“我”把新买来的座钟拆开重新安装,听到父亲回来,就胡乱装上,并来不及安装钟摆,结果又被父亲发现,“我”正在等待挨父亲的手掌时,父亲的手掌却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而是抚摸。最后“我”才知道,父亲给“我”的两次手掌意义不同,第
28、一次是对“我”要求严格;第二次却是支持“我”悉心研究。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通过这两件事,“我”明白了做人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学习要细心、踏实。23、考查文章结构。通过阅读短文可知,文章前面记叙了父亲两次向“我”举起的手掌,一次是跟随父亲学木工,由于自作聪明安装错了衣柜,挨了父亲的手掌;一次是“我”把新买来的座钟拆开重新安装,听到父亲回来,就胡乱装上,并来不及安装钟摆,结果又被父亲发现,“我”正在等待挨父亲的手掌时,父亲的手掌却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而是抚摸。“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是对文章前文的总结,通过这两件事,“我”明白了做人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学习要
29、细心、踏实。24、考查思维拓展。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同意。文章中的父亲两次向“我”举起的手掌,并没有真正的“打”“我”,而是为了教训“我”学好,做人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学习要细心、踏实。14范文:爱唠叨的妈妈我的妈妈嘴上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整天唠唠叨叨的,说话就像是她的家常便饭一样,一时不说就会觉得憋得慌。当我写作业的时候,妈妈就会坐在我的旁边看着我,说今天在学校怎么样,老师有没有骂你有没有夸你,和同学之间有没有闹矛盾啊,总之,我一回来她就会问个不停,每天都如此;当我感冒的时候,妈妈又会时常在我的耳边叮嘱着我,让我不要忘记吃药,让我记住这次教训,总之我的耳边总是会飘着妈妈说的话;当我和
30、妈妈顶嘴的时候,妈妈又会用一大堆的大道理来教育我,说我不应该不听大人的我,害得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每次弟弟只要犯错误了,妈妈就会把他叫去房间里面,说上好几个小时的道理才放他出来,弟弟每次不是被骂哭就是被妈妈的嘴给唠叨哭了。记得有一次我因为不小心把妈妈最喜欢的花瓶给打碎了,妈妈一看到我就会在我的耳边说个不停,害得我耳朵都快磨出茧子来了。每天到了吃晚饭的时候,饭桌上第一个说话话最多的就是妈妈了,只要一有时间,妈妈的嘴就停不下来,每次早上去上学的时候,妈妈也会在出门前说上好几分钟,让我们不要忘记带作业、不要忘记带文具,在学校认真听课,反正能说的妈妈都会通通说出来。这就是我爱唠叨的妈妈,虽然她的话很多,但是如果没有她的那些道理,她的教导,我们也不可能变得优秀,有这样一个爱唠叨的妈妈也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如果哪天没有妈妈的唠叨了,我还会有些不习惯呢!【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本次是一个自命题作文,要求选择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让你难忘,为什么难忘?以事写人。开头: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中间: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结尾:抒发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