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字形、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惶恐 孤孀 疮疤(chung) 取缔(d)B狂阑 碾压 粗拙(zhu) 话茬(ch)C疙瘩 昆仑 可汗 (k) 无虞(y)D咳嗽 屏嶂 军帖(ti) 毡鞋(zhn)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难堪 孕育 可歌可泣 任人宰割B戈壁 阔别 死而后己 家喻户晓C佩服 谣言 当之无愧 接然不同D奠基 仰慕 锋芒毕露 热泪满框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B课堂上我们要敢
2、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D“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宫”二号送上太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5、下列判断修辞手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 )(3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A比喻 拟人 反复 对偶B比喻 拟人 互文 对偶C拟人 比喻 互文 对偶D比喻 拟人 排比 比喻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ABCD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_,对镜帖花黄。(木兰诗)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此夜曲中闻
4、折柳,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爱莲说中,周敦颐运用正衬手法塑造莲花的形象,评价菊花是“花之隐逸者也”,莲花是“_”,更突出了对莲花的喜爱。(2)请完整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_,_。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极
5、度的哀伤),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颜回好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饭疏食,饮水(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蚤死(4)门人益亲2请在下面的句子中用“ / ”标明句中停顿。 (1)回也不改其乐。 (2)有颜回者好学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不迁怒,不贰过。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颜回身上都有哪些优秀品质。三、现代文阅读。(30分)1、故乡,是一幅秘藏的圣符,是一座精神的殿堂。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
6、外胎做成的“皮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点。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过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地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转换。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星光日益陌生。记得有一年,因病修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
7、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了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整个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我的精神家园。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正当我为建房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家乡要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流传出了库区的三
8、维地图。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这才发现,惟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为此,我特地回了趟家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修改;年 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径,慢慢地、慢
9、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亮了我的泪眼。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有删改)1请从内容和结构上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2请结合全文赏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面对故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文章开始写“我”一次又一次地诅咒故乡,后又写“我”因为故乡建水库即将被淹而痛苦,这样的安排是否矛盾?为什么?2、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刘世河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
10、,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条小河蜿蜒而过。过河不远便是-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
11、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
12、。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米”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
13、。“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
14、是母亲。(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1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2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1)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2)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第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4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文。有首诗这样写道:“那是谁家的春天/赤足走在田埂上/心事像打了结/少年时的烦恼/总是这般模样/有一点盲目/有一点仓促”其实在四季的更迭中,我们遇到很多人,也经历过很多事,有烦
15、恼,有快乐,有成功,有失败我们经历着,也在成长着。请拿起你的笔来,记下成长中的事,慢慢适应长大吧。请你以 季,那件事为题作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参考答案:一 AABDBB (1)深林人不知 当窗理云鬓 念天地之悠悠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杨花榆荚无才思 花之君子者也 (2)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二 1 (1)吃(2)的人(3)早(4)更加 2 (1)回也/不改其乐 (2)有颜回者/好学 3 (1)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2)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4 勤奋
16、好学,对人谦和,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三 1 内容上:交代了自己“逃离”故乡的途径与时间,及成为城里人后对故乡日益陌生,与后文对故乡的留恋不舍形成对比。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诅咒故乡、发誓离开”的情节;引出下文“我重回故乡及心理变化”的叙写。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亲们与家乡的联系比作脐带。生动形象地表明故乡对于乡亲们来说有难以割舍的关系。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希望也不相信乡亲们会割断与故乡的联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与留恋之情。 3 老人:生于故乡、长于故乡,已经习惯了故乡的生活,对搬离之后的未知生活心怀担忧,加之故土难离、安土重迁的情感理念,所以不希望离开。(情感、理
17、念)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一颗改变嘉兴贫瘠落后的面貌;二可借此机会,走出乡村,改变现状。(改变故乡、改变自己的机会) 4 这样的安排,体现出“我”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故乡的思念。【答案】1早晨的炊烟轻淡;午间的炊烟急速;傍晚的炊烟悠长。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早晨傍晚的炊烟比作晨钟暮鼓,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按照炊烟作息的习惯。(2)“缠绕”本意是用带状物或条件状物盘绕其他物体,文中指炊烟和思念交织在一起,炊烟是故乡,是母亲,看到炊烟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故乡,从而激发对母亲,故乡的思念;思念母亲、故乡,自然会想到炊烟。炊烟和思念紧密缠绕在一起,在魂牵梦绕中泪眼看炊烟,炊烟怎么能不浊湿呢。3通过
18、诗句中炊烟的美表现了乡村炊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炊烟的喜爱之情,引用诗句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雨余渔舍炊烟湿”引出作者的疑问,为下文揭示自己思念故乡、思念母亲埋下了伏笔。4文中“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表现了炊烟与饭食的联系,“花”是美好的,“灶台上开出花”意味着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就是一家人饱暖无忧。“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表现了炊烟与家乡的联系,浓浓的母爱和乡情,所以说母亲是这幅水墨画的作者,这幅水墨画的色调是暖的。(围绕“母爱”“乡情”结合文本内容回答即可)四 9 / 9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