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并理解“哽、宛转、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音、形、义;结合课文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2、过程与方法 : 1.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几种方法:学习通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写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2.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3.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4.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5.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2.使学生能接受道德的熏陶,走入生活,学会观察与思考。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
2、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2、 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教学方法:情境朗读法、文本细读 、研讨交流教课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二、 夯实基础(一) 字词过关郝ho叟
3、su 懊o悔 字帖ti强qing迫 踱du步 哽咽gng y(二) 作者简介 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2、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
4、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三、合作探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或让学生朗读课文。2、请同学提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注字音,释词义。3、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明确: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4、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教师明确:“我”的见闻和感受。5、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教师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1123)发
5、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四、本课小结从第11-23节是最后一课中心部分,着重写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热情,从一个天真、贪玩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懂事的学生,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6、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文章的题目是“最后一课”,意思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仅指出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分析二、 合作探究1.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使读者倍感亲切、逼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在运笔行文上,全文20多个自然段中以“我”为起始展示叙述的共有9
7、段,文字占将近全篇的一半。课文除了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受为结构线索外,还别具匠心地“在情节的发展中具体入微地展示了小弗郎士的思想活动,把他的感情变化与情节的推进紧紧地交织在一起”。随着故事情节发展至高潮,小弗郎士的感情也扬至高峰,而悲剧性的故事结局,却又把他的感情收至谷底。随着由第一人称出发的结构线索,课文的情节发展便有了依托,主题的展现也便有了载体。2.采用白描手法,文章的思想感情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没有丝毫的夸张和矫揉造作的痕迹。文中的肖像描写(如韩麦尔先生的穿戴、郝叟老人的面容)、景物描写(如开篇的天气、鸟鸣等)、场面描写(看布告牌、拼音练习、习字等)都使用白描的手法,不作
8、浓墨渲染。以白描手法将韩麦尔先生深沉的爱国情感和盘托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以白描手法渗透各种写作手段(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来塑造人物形象,倍显真切自然。3.心理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主题。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本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人物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作者准确的抓住了一个小学生的年龄特这和性格特点,成功地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了小弗朗士这个艺术形象。从他贪玩不爱学习到为没有学好法语而感到难过懊悔,到专心认真学习的心理变化,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有两种。一种是与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紧密融为一体,这样小弗郎士所见到
9、的人物、景色都被罩上了一层感情色彩,如:“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又如“轮到我背书了。天啊 ,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理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另外一种便是大段的心理独白,有抒情性的,如:“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也有分析性的,如:“只要想想:40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
10、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作者准确地把握住了小弗郎士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4.细节描写起到了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5.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社会环境交代了时代背景。三、重点研读:1、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首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这个民族还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如果一个民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语言,那么,它就几乎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其次,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人们把一个民族
11、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语言称作“母语”,意味着语言对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国的人民,如果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守住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这个民族的人民之间就永远存在向心力,不论异族的统治多么严酷,这个民族的人民怎样被分离,民族的精神文化随时可以把他们团结到一起来。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而不能奴役其心。正因为如此,普鲁士政府在实行军事占领之后,就马上强迫当地学校取消法语而改教德语。就像日本占领我国东三省以后,不遗余力的推行日语教学。他们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在军事占领之后开始语言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对一个民族来说,军事占领不是真正的占领,只有通过语言文化的殖民化才能实现对一个民族的真正占
12、领和征服。但是,这往往是最困难的。2、小弗朗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首先,小弗朗士在小说中有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通过小弗朗士的行踪,串联起几个相互关联又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的学校。其次,小弗朗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派主题的作用。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阿尔萨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还将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语。作者选择小弗朗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习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感受。这样写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3、谁是小说的主人公?(1)主人公是韩麦尔先生。当他得知只能上最后一课时,他衣着庄重,表现了他庄严
13、地民族自尊感;当小弗朗士背不出书来时,他内疚的作自我批评,表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他深情的赞美祖国语言,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意识。这些都表明他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小说的主题。(2)主人公是小弗朗士。小说通过小弗朗士上最后一课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的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沦为亡国奴的悲愤之情,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3)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都是主人公。作者着力刻画了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的变化,以此来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意识的觉醒,从这个意义上讲,他自然是主人公。同时韩麦尔先生也是作者中的刻画的对象,对他的衣着、语言、行动、神态等进行描绘,塑造
14、了一个誓死不做亡国奴的爱国者形象,因此说韩麦尔先生也是主人公。他们是小说中不同身份的两个典型代表。四、写作借鉴:1、 巧妙的叙述视角。爱国这一主题本来十分严肃,但作者选用了一个巧妙地视角。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小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及他的心理变化,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小主人公在这堂课中受到前所未有的教育,读者也深受感染。2、 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小说刻画韩麦尔先生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通过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的语言描写,变现了他对祖国、对法语、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国土沦丧的痛苦与悲哀。
15、通过描绘动作和神态,充分揭示了他激动、悲愤、依恋等复杂感情。刻画小弗朗士主要运用了符合人物年龄、性格的心理描写,运用第一人称,生动再现了他思想上的巨大变化,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篇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耐人寻味。如屋顶上咕咕叫的鸽子、韩麦尔先生的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儿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的大眼镜,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来的金龟子。黑板上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看似是信手拈来,实际上是作者精心涉及的,它们骑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解释主题的作用。每一个细节都蕴含深意。发人深思。3、 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作者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小学校里的一堂课来表达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民的爱国申请。作者将法国人民深沉炽热的情感,浓缩在这短短的最后一课里,使得这最后一课成为法国人民爱国的一个缩影,深沉的爱国之情像火山一样从这最后一课里喷射而出,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板书设计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沉思、悲愤 心理、肖像、动作、语言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