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中石兽纪昀石楼一中教师 刘兴平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全文的释译。 (2)理解分析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难点 铺垫手法和细节描写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
2、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二、预习检测,积累常识1、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1、 读准字音 圮(p)募(m)棹(zho)柿(fi)湮(yn)啮(ni)溯(s)欤(y)检查朗读课文情况,要求准确,流利地朗读课
3、文。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两遍,做到朗读无障碍。2、再次朗读,读出句中停顿。(如: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疑难词语。尝试在理解疑难词语的基础上翻译文章。4、将不能解决的词或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探究。5、师生共同解疑。(词、句解疑),有疑问的同学举手示意,会的同学回答,教师指导。(小组帮定检查:组内任意指定同学接受检查朗读和释译,错一处,扣小组一分)四、板书设计 河中石兽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纪昀 五、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一寺临河干 ( )(2)竟不可得 (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4)遂反溯流逆上矣 ( )2翻译句子。(
4、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 (2)求之地中,不更傎乎?译文: 六、作业设计: A.背诵并翻译河中石兽。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 B背诵并翻译河中石兽,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齐读课文,回顾体裁,回忆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 自主学习探究思路1、教师过渡: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2、学生思考并归纳:可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
5、理。三、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研析内容,理解道理1、质疑: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结果是怎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 (1) 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识,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 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结果找不到(3) 老河兵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侧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
6、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到上游去找。 结果找到了。2、质疑: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讨论并归纳: 第一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 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寺僧: 片面 主观 没有理论的盲干讲学家:片面 主观 空头理论,没有实践经验老河兵
7、:全面 客观 理论联系实际3 质疑:作者由这个故事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一,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4、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学生先组内后班内交流这类小故事。5、质疑: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学生畅所欲言。明确: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示例:
8、遇到问题要具体考虑,不能想当然。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四、写法探究教师提问: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明确达成教学目标2中的“学习文章层层铺垫、运用细节描写增加文采和可读性的写法。” 五、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据主观推理,实践出真知。希望同学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讲学家一样的笑话。六、板书设计 七、当堂检测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理由是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3分)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_作业设计A: 课外阅读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进一步了解纪昀其人其文。B:背诵全文。拓展阅读阅微草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