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并列式议论文写作一、典范议论文的特点。要突出体现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典范议论文应该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论点最好在文章的开头,用具体的一句话,用判断句式,将中心论点摆出来。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选用论据要注意典型性、新颖性,表述要精练、简要。论证要合乎逻辑,严密有力二、什么是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二、并列式结构特点在论证思路中,
2、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论证中心论点,分论点之间在内容上不能交叉、重复或包容,排列顺序要合理,孰先孰后要服从论述的需要并符合读者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使文章论述全面,层次分明,说理清晰。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在句式的构造上,分论点的表述可以力求齐整,排比段首效果很好;也可以灵活遣词造句,但要做到清晰醒目,因为分论点是“段眼”,含糊不清是一大忌。三、怎样提炼分论点。1、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例1:勇敢: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勇敢是贫
3、贱不能移的人格。 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例1:说安: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 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 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例2:学会宽容。(1)因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因为宽容是去除嫉妒的良方。 (3)因为宽容既给别人以鼓励,同时也使自己有所收获(融洽了人际关系,你会较多地得到援助之手)。 3、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例1:谈意气:中心:人要
4、有意气。(1)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2)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3)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例2:学会欣赏别人:(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果会怎样,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例1:梅花香自苦寒来苦可以激发进取心;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例2:谈意气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
5、要求: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1、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不能一个从“类”的角度,一个从“因”的角度,造成逻辑混乱。2、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这样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充实。3、排得顺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例如:人集体国家,物人。例文(一)并列分解“是什么”式例文熟悉心理学上有个理论,人对未知具有天生的恐惧,随着对未知事物熟悉程度的加深,恐惧会逐渐下降。熟悉,让人感到安全。【概述生活常识或生活现象,以引出论题或论点。】但是,熟悉往往也预示着危险。【反向立意,确立中心论点。】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让人失去警惕。小时候喜欢游泳,
6、自恃水性还不错。但是家人从来不准我私自下河游泳,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我不以为然。有一次去虹口,来到河边玩水,我自恃水性好,熟悉,便想下河一试。没想到刚一下水,就发现河中看似平静的水面下竟湍急异常,一不留神就被冲倒了,转眼就被冲走十多米。所幸在河道拐弯处被一位游客拉上来才没葬身江底。上岸后,惊魂甫定的我想起家人的话,一阵彻骨的寒意袭上心头。熟悉,让人失去警惕,陷于危险的境地。【从“为什么”的角度,由中心论点引出分论点。按照完全段的的要求展开论述:分论点自身经历结论。】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让人失去冷静。前秦国主苻坚在建国之时,与前凉、前燕等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一生可谓戎马倥偬,并最终
7、取得胜利。当全国只剩下偏安一隅的东晋未统一时,他以为自已久娴战阵,对征战之事无比熟悉,便不顾东晋君臣团结的事实,不听自己群臣的谏净,执意发动对晋作战。在战争中,又自以为勇猛过人,恃勇轻进,不等后方几十万军队集结就率领先锋八万余人进逼淝水,结果大败而还。熟悉,让人失去冷静,最终导致失败。【确立分论点二,按完全段的要求,引用历史故事展开论述。】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让人陷入思维定式。物理学家泊松主要研究光的本质,支持“粒子说”。他做了各种各样的光学实验无数次,自以为已熟悉所有的试验结果。当青年科学家菲涅耳提出验证光的波动性的一种方法时,泊松通过计算表明光在通过圆形障碍物时会在阴影中心出现亮斑,
8、他立刻想到自己曾做过的实验没有亮斑出现,于是撰文对菲涅尔大加嘲笑,认为其理论荒谬。但是菲涅耳在竞赛的关键时刻,通过最新的观察手段观察到了那个亮斑,证实泊松错误!最终竞赛以波动说胜利而告终,而那个亮斑被人们称为“泊松亮斑”,以此嘲笑泊松的自负。熟悉,让人陷入思维定式,不能发现真理。【确立分论点三,按完全段的要求,引用科学研究故事展开论述。】当我们在感受着熟悉给我们带来的安全感和方便时,同时也要想想,这些“熟悉”有没有让我们失去警惕,有没有让我们失去冷静,有没有让我们陷入思维定式。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获得成功。【结论段总结上文论述,向人们提出告诫,照应开头部分的中心论点。】范文(二)并列分
9、解“为什么”式例文细节的魅力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不会有强大战斗力。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细节可知
10、兴衰。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这些英雄
11、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心。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题目一: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贫困可以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题目二:眼光是一种关注,有时透出严厉,有时充满温情;眼光是一
12、种洞察,很多东西往往取决于你是否有敏锐独到的眼光请以“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议论文体。眼光同样的景物,有人觉得美丽,有人却觉得平淡;同样的事物,有人看到了机遇,有人却熟视无睹;同样的生活,有人活得坦然,有人却活得凄然面对同一世界,为什么每个人的收获与感受如此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眼光不同。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打量世界,世界就回馈什么样的东西给你。你想世界给你精彩的生活,你就得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美丽。罗丹曾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我们身旁有多少美丽的风景,有多少动人的画面啊!可是,我
13、们忙于世务,匆忙地赶路,匆忙的眼光无法看到这些美景。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花就应该那样鲜艳,草就应该那样嫩绿,人性就应该那样善良,于是,心中的那份触动和敏感随着匆忙的眼光悄悄丢失了。于是,便有了生活枯燥乏味的感叹。海伦凯勒尽管双目失明,但她并不缺少欣赏的眼光,发现四季的盛景如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戏剧。这是因为她内心深爱着这个世界。可见,欣赏的眼光需要有爱心做基础。让我们用欣赏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为发现一朵花开放而欣喜,看到清晨第一缕阳光而欢乐,望着湛蓝的天空而陶醉,目睹一个小小的善举而感动,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世界多么美丽,心里就会充满阳光。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抓住机遇。冷战结
14、束后,东德和西德之间的那道柏林墙也随即被推倒。那些被推倒后剩下的断壁残垣、碎石瓦砾,在旁人看来就是一堆废物,毫无用途。可是有一个年轻人却看到了它的价值,因为这些遗迹遗物是历史的见证,将来的价值不同寻常。于是,年轻人买下了它们,经过加工,这些废料摇身一变,变成了柏林墙推倒后的纪念品。人们为了记住这段历史,纷纷购买纪念品。那些原本无用的东西却使那个年轻人获得了财富。正是因为那个青年有着敏锐独特的发展眼光,才发现并抓住了这个别人都抓不住的机遇。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周围的生活,关心生活的世界,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事物的价值,抓住人生的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坦然的眼光对待生活
15、。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遭受挫折。有些人常常抱怨命运不公,有些人则容易绝望轻生,更有甚者想报复社会,就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坦然的眼光,看不到生活的光明和精彩。邓小平遭遇三起三落,他没有气馁,没有轻生。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有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冯骥才被下放,生活贫苦,他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还在自家院中种上扁豆花,每日作画。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没有迷失方向。体操运动员桑兰,祸从天降,一夜之间由一个灵活好动的女孩变成无法动弹的病人。面对灾难她没有退却,反而活得更加精彩,这也是因为她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可见,在人生旅途中遭遇困难挫折时,一定要用坦然的眼
16、光去看待,这样才能让我们释怀,才能生活得更加精彩。总之,当你用什么眼光看世界时,世界也会还给你什么。如果你想拥有欢乐、健康和成功,拥有丰富精彩的生活,那么就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吧。【评析】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符合议论文的基本要求。开篇由生活现象引出中心论点,自然、鲜明、正确,具有针对性和展开论述的指向性。论述主体按照完全段的要求,由中心论点引出不同角度的分论点,采用举例、对比和因果分析的方法展开论述,终结层指向中心论点。全文显得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充分;表达语言富有议论色彩,有较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并列式议论文写作(提纲)一、典范议论文的特点。要突出体现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
17、据和论证。典范议论文应该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论点最好在文章的开头,用具体的一句话,用判断句式,将中心论点摆出来。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选用论据要注意典型性、新颖性,表述要精练、简要。论证要合乎逻辑,严密有力二、什么是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三、并列式结构特点文章的分论点是并列关系的。分论点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
18、论证中心论点,分论点之间在内容上不能交叉、重复或包容,排列顺序要合理。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在句式的构造上,分论点的表述可以力求齐整, 四、怎样提炼分论点。1、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例1:勇敢: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例1:说安:确立中心论点: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分论点: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
19、例2:学会宽容:因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宽容是去除嫉妒的良方。因为宽容既给别人以鼓励,同时也使自己有所收获(融洽了人际关系,你会较多地得到援助之手)。3、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例1谈意气: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例2:学会欣赏别人: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4、果会怎样,主要是回答结果和
20、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例1:梅花香自苦寒来苦可以激发进取心;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例2:谈意气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总体要求: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不能一个从“类”的角度,一个从“因”的角度,造成逻辑混乱。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这样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充实。排得顺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例如:人集体国家,物人。范文(一)细节的魅力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
21、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不会有强大战斗力。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细节可知兴衰。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
22、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难
23、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心。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例文(二)熟悉心理学上有个理论,人对未知具有天生的恐惧,随着对未知事物熟悉程度的加深,恐惧会逐渐下降。熟悉,让人感到安全。但是,熟悉往往也预示着危险。【概述生活常识,引出论题,然后反向立意,确立中心论点】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让人失去警惕。小时候喜欢游泳,自恃水性还不错。但是家人从来不准我私自下河游泳,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我不以为然。有一次去虹口,来到河边
24、玩水,我自恃水性好,熟悉,便想下河一试。没想到刚一下水,就发现河中看似平静的水面下竟湍急异常,一不留神就被冲倒了,转眼就被冲走十多米。所幸在河道拐弯处被一位游客拉上来才没葬身江底。上岸后,惊魂甫定的我想起家人的话,一阵彻骨的寒意袭上心头。熟悉,让人失去警惕,陷于危险的境地。【由中心论点引出分论点。按照完全段的的要求展开论述:分论点自身经历结论。】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让人失去冷静。前秦国主苻坚在建国之时,与前凉、前燕等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一生可谓戎马倥偬,并最终取得胜利。当全国只剩下偏安一隅的东晋未统一时,他以为自已久娴战阵,对征战之事无比熟悉,便不顾东晋君臣团结的事实,不听自己群臣的
25、谏净,执意发动对晋作战。在战争中,又自以为勇猛过人,恃勇轻进,不等后方几十万军队集结就率领先锋八万余人进逼淝水,结果大败而还。熟悉,让人失去冷静,最终导致失败。【确立分论点二,按完全段的要求,引用历史故事展开论述。】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让人陷入思维定式。物理学家泊松主要研究光的本质,支持“粒子说”。他做了各种各样的光学实验无数次,自以为已熟悉所有的试验结果。当青年科学家菲涅耳提出验证光的波动性的一种方法时,他立刻想到自己曾做过的实验没有亮斑出现,于是撰文对菲涅尔大加嘲笑,认为其理论荒谬。但是菲涅耳在竞赛的关键时刻,通过最新的观察手段观察到了那个亮斑,证实泊松错误!最终竞赛以波动说胜利而告终。熟悉,让人陷入思维定式,不能发现真理。【确立分论点三,按完全段的要求,引用科学研究故事展开论述。】当我们在感受着熟悉给我们带来的安全感和方便时,同时也要想想,这些“熟悉”有没有让我们失去警惕,有没有让我们失去冷静,有没有让我们陷入思维定式。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获得成功。【结论段总结上文论述,向人们提出告诫,照应开头部分的中心论点。】习作题一: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习作题二:眼光是一种关注,有时透出严厉,有时充满温情;眼光是一种洞察,很多东西往往取决于你是否有敏锐独到的眼光。请以“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