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利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创设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创设是为保育服务的,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特供多层次、多侧面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条件。于是,我们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学会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言谈举止及行为表现,学会等待,抓住契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带着自己的钟种设想试验、观察,寻找答案、发现秘密,在班级环境布置、区域活动设计以及集体教学活动中,做有心人,创设利于幼儿成长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班级环境创设;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卢梭说:
2、因为我们对儿童一点也不理解,对他们的观念是错了,所以愈走愈入歧途。在全面迎接课程游戏化这一改革浪潮时,我深以为然。于是,我园在班级环境创设、区角活动以及集体活动等环节中摸索、探究,为孩子提供全面的、均衡的、相互促进的成长环境。一、 充分利用教室里的角落,创设利于幼儿发展的小环境 以前,我们的环境创设都是教师的任务,都是有教师设计、制作、布置,虽然很精美,但总和幼儿有距离。这种环境是一种观赏性的“死”环境,因为它缺少参与性和教育性。随着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们在环境创设方面更加注重了灵活性、参与性。结合主题活动,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布置中,自己动手制作、粘贴展示。这样做,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强烈好
3、奇心和求知欲,还大大地增强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发挥了孩子们的主体作用。 一大班第一学期为例,指南中提出要求,大班幼儿要有认识时钟的能力,我们没办都配置一个壁挂时钟,悬挂在适合的高度。可惜,时钟悬挂以来,除了第一天孩子们表示新鲜、好奇之外,很快便无人问津。幼儿每天来来往往都不回看一眼,即使老师抽出时间跟孩子讲一讲、谈一谈,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依然不高。经过商讨,我们对时钟所在的这面墙壁进行了第一次设计:在时钟周围制作了5个手工钟盘,分别对应入园、游戏活动、用餐、午睡、离园的时间段,并在空白处划上图标(用一碗饭表示用餐时间,用床代表午睡时间段等),并未这一区域想出了一个贴近孩子生活的标
4、题“老狼几点了”,配上一只灰太狼头像。这下子孩子们有了反应,每次路过或者喝水闲聊时,就会站在时钟前指指点点小声交流。特别是当时钟与手工钟盘时针、分针位置相同时,孩子们的热情最高涨,呼朋引伴地喊着:“xx几点了,我们要干什么什么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20天后,我们发现时钟墙又失去了魅力,原因在于这5个时间段对大班孩子来说已经没有挑战性了,因此我们开始了第二回合的设计修改。这次我们在保留原有钟盘的基础上,在时钟墙下方只做了一张从早到晚的详细生活作息表,每个时间段配设数字时间、图标,并将原有的5个手工钟盘修改成时针、分针可以自由拨动的形式,提高可操作性。新的时钟墙果然引起了热潮,孩子们经过的时候,都
5、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看一看现在的时间,指着作息表说:”现在XX点了,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什么了“,然后把手工钟盘拨动成现有的时间。 一个小的装饰环境,经过设计后将幼儿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使幼儿养成看时钟的习惯,并且在看一看中明白,在明白中自我管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做到把自主权、自由权还给幼儿,使每个幼儿自己去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创造。由于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的渗透,幼儿在学习时钟这个活动中非常容易接受,老师讲起来也轻松多了。二、 及时调整区域,让区域永赋活力在学习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区域活动设计也是重点之一。为了幼儿在游戏中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力与可能,有事会出现有些区域爆满、有些区
6、域“惨淡”的区域要如何处理就有点尴尬了,毕竟还是有小部分孩子真心你它们,若完全淘汰则难免可惜。经过多次观察,我们将这些区域取其精华保留下来,去掉一些不实用的美观装饰,再专门留出的一个区角进行放置,将新的空间根据幼儿兴趣重新进行设计和开发。这样既保证了孩子不同时期对各种去交游戏的需求,又物尽其用,避免资源浪费。为了发现孩子们的心的游戏趋向,书面、多媒体的观察记录十分重要。在孩子的游戏中生成新游戏,是我们新的方向。我们曾在“夹豆子”区角中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一个男孩子在用筷子将大小不一的豆子加到操作板相应的位子上时,看到旁边“吹吹乐”区角的空心管子,便拿去来一头朝上放在桌上,把篮子里的豆子拿起来往里
7、面塞,塞一会就对着黑洞瞅一瞅,很快管子满了。他讲管子提起,豆子撒了一地,一起周围孩子的呼叫。男孩子见状,有些害怕地看着我们,他觉得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再这样的一个无意行为中,我们对“塞豆子”进行了研讨,指定出几个方案。第一次,我们取来几个长短不一的管子,将其 一端封口后树立在桌上,选择几个幼儿玩“塞豆子”游戏。一开始,大家都很认真:几次后,孩子的兴趣逐渐减弱,并开始走开。看来,仅仅进行“塞豆子”的操作,难度太低,没有挑战性。我们进行了第二次调整,投放高度一样单粗细不同的透明管子,最细的只能放小豆子,最粗的可以放乒乓球,并为此配置不同大小的“豆子”。游戏结束是粗的管子很容易就塞满了,因为孩子都是用
8、手拿乒乓球,小的豆子比较难拿放。但是这次孩子的兴趣提高了,游戏时间也大大增加。第三次,我们添加了筷子、勺子等多种工具以及记录表,要求幼儿选择不同工具进行游戏。每塞满一根管子,就要记录使用了什么工具,选择了哪种“豆子”,并评价这样组合的速度、效率如何。经过这样的调整,我们班在“夹豆子”的区角旁边又增设了一个“塞豆子”的新区角。我们学会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言行举止及行为表现,学会等待,抓住契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带着自己的种种设想试验、观察,寻找答案、发现秘密,提高其生活水平。陶行知老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
9、想,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区域应该也是死区域吧,及时地调整,合并才是让区域永赋活力的最终办法。三、集体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促进幼儿多元发展我们曾经狭隘地认为幼儿园课程就是指集体教学活动,而现如今随着课程游戏化的大力推进,我们也在不断探索课程游戏化的活动方式。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游戏的本身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呈现。例如在教幼儿掌握动物特征这节课时,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某个动物有个妈妈真奇怪,身上放个大口袋,不放萝卜不放菜,里面放着小乖乖。谜面中突出该动物的明显特征,引导幼儿根据这些特征猜出某动物,幼儿很感兴趣。又如,体育活动“老狼老狼几点了”,利用游戏的形式反复进行,加上“老狼”说话时神秘的语气
10、,使得幼儿参加这类活动时乐此不疲。利用表演游戏的因素,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提高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传统语言活动中经常出现“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教、幼儿学”的消极被动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理念,使我们改变了原先的活动侧重点。瑞吉欧教育理念认为,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对一则寓言故事而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想法和理解。我们对孩子提出那么多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在限制他们的情感抒发。在绘本故事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先让孩子用五六分钟去阅读,在毫无前期干涉的情况下,让孩子用最真实的想法去看故事。接着,我们用谈话的方式问孩子看到了
11、一个怎样的故事,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和看法。最后,提供给孩子足够的扮演道具或者根据故事创设一个小游戏,让他们在扮演中说故事,在游戏中讲故事,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得到情感的升华,努力发展成各具特色、自信勃发的个体。有时,我们利用比赛的形式组织活动。例如,在唱歌教学活动中,单纯地反复学唱,会让幼儿很快就失去兴趣。于是,我们以比赛的形式组织活动,从而促使唱歌这个非游戏活动游戏化。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和组之间进行。这样做,大大地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环境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也是隐形的课程。幼儿在这种健康的环境里去观察、探索、创造,寻找快乐,从而得到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这个发展的过程是有趣的、快乐的、独具个性的。我们共同的目标不是让幼儿做到第一,而是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长大。 摘自幼儿教育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