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新课程标准的修订的意义激发兴趣,保护天性,学会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增加了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肓不再是不认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从这点都说明了,授之以渔是重要性。我们都知道,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他们有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语文教科书”一般是由课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等四个系统共同组织建构起来的。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地
2、设计出一套“练”的方案或题目,便构成教科书中的作业系统,它是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而有计划、有目的的提供的各种练习、思考和活动。一个完善、合理的作业系统,不仅能够实现以上效用,而且也为教师提供了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使他们能够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以便因材施教,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
3、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字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教育是一个长效的系统工程,有其特定的规律,它要求学校根据这个规律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组织并影响学生,根据社会历史的需要,要把一个自然的人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意识、有教养又有学养、能服务于社会的人。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诠释了语文教育的本质,即培养人的素质.提高人的学养,着眼于人的终生学习,它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指导学生习得知识,更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和人格的养成,对我们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