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议论文的叙例和议例【训练目标】恰当合理使用例证法,学会理性分析材料,提高说理深度。【方法指津】写好议论文的因素很多,恰当地使用论证方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生写作时,最常用的论证方法当属例证法,要用好它一般需要把握住选例、用例、叙例、析例这几个环节。这其中,许多同学感觉最难处理的还是叙例和析例,不知从何入手,因而造成文章的认识不深刻,说理不透彻。一、叙例。1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如2010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早的片段:英国著名选秀节目“英国达人”近来捧红了一位名
2、不见经传的平民天后苏珊大妈。参赛前的苏珊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行的英格兰老妇,而她的一曲我曾有梦使她名传天下。当她站在台上引吭歌唱的时候,心中定然有一个信念,那便是向所有人证明:我仍有梦!她站在一个很低很低的起点,在一个很晚很晚的时刻出发。但她成功了,她完成了人生的一场华丽蜕变。她晚吗?太晚啦!晚到了一个可以做奶奶的年龄。她早吗?还很早!她还有无穷的精力与未知余生可以飞翔,可以追梦!议论文的例子,不同于记叙文的例子:议论文的例子是为了服从论点的需要;而记叙文的例子是为了诠释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是文章的主体。因此,后者讲究具体生动,而前者只能是概括表述。例子过分讲究具体生动,则会使议论文带着强烈的叙述文
3、色彩,如此则会冲淡说理功能,老师也就会认为文章议论单薄。2、叙述材料要有侧重点同一材料可以提炼不同的论点,同样也可论证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在述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例如,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如果要用它论证“基础重要”,我们就要从达芬奇的角度去述料,谈他认识到基础的重要,如何苦练画蛋基本功,以及画蛋与他后来成才的关系;如果要用它论证教师的引导作用,我们就要从达芬奇老师的角度去述料,谈他如何引导,如何教学有方,以及他的引导与达芬奇成才的关系。试看高考满分作文举手投足之间的片段:举手投足是一把尺,它是衡量人的内在含金量的标准。含金量高的人,必然,我敢说必然,是一个伟大的人。屠格涅夫为了施舍路边
4、的乞丐,翻遍了自己所有的包,却找不到一分钱,只得握住乞丐的双手说“我很抱歉,朋友”;雷锋在战友们不在时,把大家的衣服都洗干净晒了;周恩来总理衣容整洁,谈吐文雅,举止大方,岂是朝夕而成的?或如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班里的战友整天只知喝茶打牌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搬运石头,愣是日积月累地修成了一条路几个事例均抓住最核心的细节进行叙述,重点明析,语言简洁有力。二、析例同学们往往在绞尽脑汁地找出事例后,以为万事大吉,缺乏对材料的分析,或者是对材料分析不到位、不透彻。事实上析例环节是事例运用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在议论文中,议论无疑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因此,要力求做到事
5、与理的相互结合,呼应和阐发,以避免“议论文材料观点”的弊病。如高考失误文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非常热衷于高科技产品,当他将大量的钱投入后失败,他就不再愿意去投资。有个男士希望马克吐温能投资他的电话公司,当时马克吐温拒绝了,当他向另一个人介绍时只需要500美分,那位老人同意了。当马克吐温出国回来时发现老人已经有豪华的私家车了,那位男士就是贝尔。有时候在举手投足之间帮助别人,善待别人,也同时可以得到回报。这两段一段是叙述材料,一段是分论点,没有分析论证的过程,只有简单的肤浅的结论。文章的说理深度就完全欠缺了。那么怎样进行分析呢?1因果分析法:把事实材料中形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用设问的方式或因果复句的句
6、式加以强调,从而突显论点的合理性。标志性的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思路:果因+正面强调。如今年高考满分作文与你为邻:与你为邻,或多或少会有冲突,但请你尊重中华文化,因为这是合作的前提。西游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惩恶扬善,团结一心是它的核心价值,然而在你创作的动画作品中,却将唐僧化为女性,并与多位女性有恋爱关系,令这部作品的传统核心价值荡然无存,致使许多国外友人误解,这一点是我们无法容忍的。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但必须要在保持作品核心价值的前提上。只有充分尊重我们的文化,才能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否则,胡乱地修改,只会给双方的文化与感情造成伤害。选用西游记被改为动画片
7、的事例,先说因“不尊重对方文化的核心价值,篡改作品”,再说果“致使许多国外友人误解”,然后强调结论“只有充分尊重我们的文化,才能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论证清晰有力。2对比分析法:列举两个不同的事例,通过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标志性的词语:相反,而;思路:两个事例相同点+正面事例分析反面事例分析+正面强调。如满分作文早:看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希望尽快“赶英超美”。结果弄出了“一萝千斤重,三头毛驴拉不动”这种荒唐硕果。追求早,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后来中国人民脚踏实地,平稳向前使新中国得以腾飞。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教训与经验对
8、比进行分析,极恰当地论证了“片面地追求早并能带来好的效果,只有把早建立在准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迈向成功”的观点。3假设分析法:假设相反情形及结果,与原事例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标志性词语:如果,那么(就会)(或:那么他怎么能呢?)假如,怎能试想、倘若;思路:反向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假设法其实也是一种对比,是原事例与假设的相反情形的对比。如今年高考优秀作文与你为邻:进来发生的几起杀童案让各地学校提心吊胆,也让我们反思起我们的社会来。不约而同的,杀人犯都是我们社会中庞大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而且都是经过长期积怨在心,无人关切。当天在他们眼前倒塌时,这些弱势者便将手伸向了更为弱势的
9、孩子。你想过没有他们弱势群体中的成员,或许就是我们的邻居,如果我们能伸出援手,为他们点燃一根蜡烛,赶走他们的心魔,我们的孩子也自然受到了保护。文段采用假设分析的方法,表达了“与人为善,关心身边人”的重要性。一篇议论文,如果有了充分、确凿的事例作证,就可以使它的论点站得住脚,令人信服。使用例证法,对于扭转同学们平时作文时的那种抽象说理,空泛说教,言之无物的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学好了叙例和析例,例证法的运用就学会了一大半。【实战演练】一、2010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
10、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二、考生作文及点评与你为邻城市里,有匆匆忙忙的脚步声,有一闪而过的脸庞,也有忧愁抑郁的目光。生活中的快节奏在机器的喧嚣中沉积,人的精神也在疾驰而过的汽车中变得空虚。但倘若能够在纷繁中建造一间自己的精神小屋,便能吟叹“心远地自偏”了。我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精神小屋,与其真善美的人为邻。与他们为邻,我受益匪浅。借此机会,我想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情。透过左边的窗子,我看到了与清茶为伴,与书籍为伴的季老。季老,您是一代“国学大师”,是“学术泰斗”,是“国宝”。可是您把这三顶帽子都辞掉了,您说“环顾周遭学问之深者大有人在,国学大
11、师岂不折煞老身?”作为您的邻居,我了解您的淡薄,明白您睿智的目光背后所经历的沧桑。不过是想专心致志地翻译罗摩衍那,不过是想尽心尽力地保护一些经典的文化,您却在文革中屡遭打击。是天欲摧人吗?我抱着疑问,却从您巍然的笑中找到了答案。是啊!当上天赐给你荒野时,意味着他要你成为高飞的鹰。季老,您知道吗?以您为邻,我受益匪浅。您是我精神的邻居,用您一生的淡然与执着告诉了我什么是淡泊,又告诉了我“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真的,我想谢谢您!透过右边的窗子,我看见了躺在病床上打点滴的您-莫里老人。莫里老人,请容我像您的学生一样喊您一声“师傅”。您虽患重病,但作为您的邻居,我知道您并不会自怨自艾,也不会自我放纵自
12、我绝望。您在昔日那般疯狂地随歌舞蹈,舞出您的生命奇迹;您在得知病症消息时仍那么珍惜生命,坚持以乐观旷达的情绪感染身边每个人,其中包括我。您知道吗?曾经让绿叶嘲笑颓废的我因与您为邻,受您的乐观熏染,我也勇敢面对阳光了。谢谢您!在我心里,还铭记着泰戈尔的哲言:“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而我已飞过”与您为邻,我学会了很多;与您为邻,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实。终于,在喧嚣的城市中,我找到了属于我的蓝天!与你为邻,与真善美的人为邻!【点评】考试标题作文难点在于审题,在于如何在标题的框架内展现自己的写作水平。这篇文章的一个最大亮点是设计了一间“精神小屋”,以此作为载体,统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通过第一段的铺垫,作
13、者在第二段开始就写道:“我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精神小屋,与真善美的人为邻”。在文章中设计这间“精神小屋”,独具匠心,胜人一筹,把有形的、无形的“邻”都统一到一起来写,透过打开精神小屋左边窗子和右边窗子分别带出两个实例,使到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整篇文章都能很好地表现“与你为邻”的内涵。在写作的素材上,作者采用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里施瓦茨的事迹作为材料。前者作者学习其淡泊,后者学习其乐观。两个实例都用“你”作为倾诉的对象,真情真挚,用例很贴切。【写作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挤”是一种状态,无数人挤在纷扰的城市,挤在狭窄的路上,挤在人口日渐膨胀的世界;“挤”也是一种
14、行为,摩肩接踵是一种“挤”,竞争进取也是一种“挤”。有人说,中国的90后无法回避一个“挤”。“挤”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请以“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作提示:可以说“挤”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可能有它。而材料中列举了“挤”的两个内涵,即一个是一种状态,一个是一种行为;同时也说明了“挤”的作用,一是消极的,让人感到窘迫、窒息,一是积极的,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所以同样是“挤”就有高下之分,就有境界之别。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材立意时要高雅,而不能庸俗。你可以写“买票”时的拥挤,也可
15、以想到“拥挤”的公共汽车,“挤”有时也会带来灾难面对“挤”,我们是怎样应对的,如何处理的,由过程,想到结果你可以写场面,可以发表见解。当然我们也可以赋予“挤”以新的内涵,如:在没有了“挤”的环境中“养尊处优”,失去了王者豪气,生命也会失掉辉煌的色彩。正是挤的出现,唤醒了你的“生存意识”,使你振作了精神,恢复了驰骋天下的雄风。是现实生活的挤,带来了危机意识,引出了挑战精神,激发了生命豪情,提高了生命质量。至此,我们应该明白,设计这个话题材料的用意在于说明:生活需要挤。是啊,生活需要挤,有了挤就有了目标,有了挤就有了压力,有了挤就有了精神,有了挤就不敢安于现状,停滞不前。国家、民族、集体、个人都需要强有力的“挤”。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历史兴亡的故事、现实生活的见闻、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挤”对于提高生命质量的意义。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