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与孩子的天性合作的心得体会 读完与孩子的天性合作使我受益匪浅,卢安克要把自己的教育理想带到传统教育的中国,特别是闭塞的农村,可以想见他理想主义的教育长征路注定是艰苦卓绝的。好在他天生就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忍耐坚守,挫折困难是他早就预见的,面对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病,迎上前去。哪怕劳而无功,也能在孤独、荒诞、绝望的生命中发现意义。清贫、烦恼、误解给这个熟知普鲁米修斯的殉道者带来的只会是苦痛中酝酿出的神圣感。以下就自己所读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卢安克作为一个德国人,为了能在广西最偏僻的农村志愿教书,在经历一次次被否定后还坚持不变,我不知道在中国,再当下的被人认同的价值趋向下,还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
2、勇气?因为他的这种要求在普通人眼中是不可理解的。他经历了一系列的幽默,首先就因为他是一个外国人,便有人请他免费的吃和住,代价是他也就成了一些人用于欺骗的道具。当人知道他想志愿去农村教书时,别人就说他在学雷峰,而雷峰在中国已是一个遥远的伟大理想,所以作为外国人他更没有权利学雷峰;人们更怀疑他的动机,所以他只能设立一个“一个人”的办事处才拥有了继续他的工作的可能;也因为是外国人,他就没有必要和资格去受苦,在一些教育官员的眼里他更需要房子,因为外国人命就是金贵,不能在他们的辖区内去冒险。 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对中国教育的质疑更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他以一个旁观者的眼睛扫视中国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他看到的
3、也是最本质的一层。当他最终在广西比较偏僻的朔阳中学得到志愿教师的机会时,他就尽可能地实施和研究他所重视的教育理念是否能被中国的孩子接受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发现了许多。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只注重分数、升学、生存这一目标时,人们所要求的只是看到显性的结果可以直观地看到,比如孩子所记忆的知识的数量而不是智力等等。我们不太重视孩子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不太重视孩子是否得能够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方法卢安克非常奇怪地发问:中国教育只要求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什么不允许学生有寻求结果的过程?在书中卢安克说,他的中国朋友都劝他,你这样做不可能成功,你应该先去赚钱,然后再去办学校,然后才能大规模的推广教育,才能帮助更多的人,然后你才能成功。这种话在一定意义上就已经否定了卢安克的成功。但他说他所寻求的并不是办学校,他只想坚持自己的理想,找到适合自己教育的学生,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安静地实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安静地写书,踏实地、一步步做他想做的,这就是他心目中的成功。所以我想:“什么是成功”?当一个人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天性做事,从人性的角度考虑,它是不是就是成功呢? 我看完这本书时我非常震惊,一个德国人在中国的农村,克服了语言障碍,而且还要克服语言中方言的障碍一直在坚持,更不敢相信有人能为了理想,而且是为了教育,不要求任何回报地彻底投入,让我不得不佩服他这种做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