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脑病科 周莉 中医护理技术的来源中医护理技术的来源 中医护理技术中医传统特色疗法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民间疗法”或称为“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中医护理技术的来源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砭,以石刺病曰砭。因之名其石曰砭石。”山海经:“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金属针具即从砭石发展而来,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中医护理技术的来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古书五十二病方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
2、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黄帝内经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中医护理技术的分类 v针法类v灸法类v手法类v外治疗法v内服法 中医护理技术的分类 v针法类包含体针疗法、放血疗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火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疗法、针刀疗法等。中医护理技术的分类.灸法类“灸”是指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直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间接灸:隔姜灸、隔盐灸等。中医护理技术的分类.手法类: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按摩疗法、拨筋疗法、护肾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点穴
3、疗法等。中医护理技术的分类.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罐疗法、药摩疗法、天灸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香薰疗法、火熨疗法、盐熨疗法、芳香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中药蜡疗、敷脐疗法、蜂针疗法等。中医护理技术的特点.“简、便、效、廉”.以中医理论为依据.与现代护理手段相结合与现代治疗设备相结合中风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进行诊断:.西医诊断参照第六版中医内科学以及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进行诊断。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意识
4、障碍昏 (二)半身不遂瘫、麻 (三)眩晕 (四)痰多息促 (五)高热 (六)二便失禁 (七)便秘 (八)语言蹇涩蹇 (九)吞咽困难歪 (十)心烦失眠 (十一)自汗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一)意识障碍.醒脑开窍药枕:借中药之辛散香窜挥发性而有机刺激头部腧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从而达到醒脑开窍,补脑安神作用。.痰声漉漉者及时吸痰,使用化痰中成药雾化吸入。.神昏高热者可强刺激人中、百会或三棱针点刺十井穴放血。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一)意识障碍.遵医嘱取藿香、佩兰、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阳闭患者病室应安静、凉爽、光线偏暗、温度不宜过高:脱证患者安置于监护病房,
5、必要时设专人护理。.遵医嘱鼻饲醒脑开窍药物。醒脑开窍药枕醒脑开窍药枕.平肝潜阳、宁心安神、化瘀通络、醒脑平肝潜阳、宁心安神、化瘀通络、醒脑明目明目夏枯草、淡竹叶、野菊花、木夏枯草、淡竹叶、野菊花、木香、决明子、半夏、蔓荆子、桑叶、薄香、决明子、半夏、蔓荆子、桑叶、薄荷、川芎、白芍、红花、丹参、晚蚕砂、荷、川芎、白芍、红花、丹参、晚蚕砂、生石膏、磁石生石膏、磁石.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一丹参、乳香、没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一丹参、乳香、没药、五灵脂、川芎、羌活、当归、赤芍、药、五灵脂、川芎、羌活、当归、赤芍、菖蒲菖蒲.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胜湿、散寒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止痛白芷、川芎
6、、威灵仙、红花、白芷、川芎、威灵仙、红花、菊花、姜黄、透骨草、川草乌、川椒、菊花、姜黄、透骨草、川草乌、川椒、淡竹叶淡竹叶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二)半身不遂.患肢局部熏洗或溻渍:消肿舒筋汤是2009年脑病科在护理部领导下开展的的护理科研课题,该熏洗方针对肢体痉挛萎缩、疼痛及肿胀肢体进行熏洗,疗效显著,获得随州市科技进步奖。消肿舒经汤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二)半身不遂.穴位热熨:主穴选用内关、印堂、三阴交,辅穴选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适用于肢体拘挛、疼痛。.拔罐疗法:上肢取穴肩井、肩髃、曲池、手三里等穴。下肢取穴髀关、风市、承扶、伏兔、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7、、昆仑、解溪等穴。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v穴位热熨v五子散一紫苏子、白芥子、菟丝子、莱菔子、吴茱萸穴位热熨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二)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艾灸治疗:上肢可取双侧肩髃、曲池、臂膈、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可取环跳、髀关、风市、梁丘、阳陵泉、承山、丰隆、悬钟、三阴交、解溪、太冲、昆仑等。适用于肢体挛缩,肌肉萎缩。艾灸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三)眩晕头痛.穴位敷贴疗法:取吴茱萸末20克,肉桂2克,醋适量调匀,拍成2饼,敷于双足涌泉穴,外用保鲜材料包裹,用纱布固定,1日1换。适用于气虚血瘀引起的眩晕头痛。药枕:将决明子、菊花各1000克,共研粗末,装入枕芯,令病
8、人枕之,以清肝明目。适用于肝阳暴亢引起的眩晕头痛。穴 位 敷 贴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三)眩晕头痛.穴位按摩:适用于风痰阻络,阴虚风动引起的眩晕头痛。取穴百会、太阳、风池、内关、曲池等,每日45次,每次30分钟。.耳穴埋豆:取穴神门、肝、脾、肾、心、交感等穴,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四)痰多息促.循经拍背法:采用多频震动排痰机进行操作,排痰时,沿脊柱两侧膀胱经,由下往上轻扣,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根据痰液的多少增加力度、时间、次数。.穴位贴敷:取穴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多频震动排痰多频震动排痰中医护理技术在
9、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v(五)高热v物理降温:中药擦浴(荆芥、薄荷熬汁)、头部冷敷(冰枕、冰帽)等方法。v穴位按摩或刮痧:取穴大椎、合谷、曲池等。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v(六)二便失禁v艾条灸: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取穴神阙、气海、关元、百会、足三里。v穴位按摩: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取穴肾俞、八體穴、足三里、天枢等。v耳穴埋豆:主穴:大肠、小肠、胃、脾,配穴:交感、神门。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v(七)便秘v穴位按摩: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腹胀者加涌泉,用揉法。v腹部按摩:取平卧位,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以腹内有热感为
10、宜,每次20-30周。每日2-3次。v耳穴埋豆:主穴:大肠、直肠、三焦、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肺。神阙穴艾灸、敷贴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v(七)便秘v艾条温和灸:脾弱气虚者选穴:脾俞、气海、太白、三阴交、足三里。肠道气秘者选穴:太冲、大敦、天枢。脾肾阳虚者选穴:肾俞、大钟、关元、太溪。阴虚肠燥者选穴:大肠俞、天枢、支沟、巨虚。于腹部施回旋炙,每次20分钟。v葱白敷脐,必要时遵医嘱可给番泻叶5克泡水饮服或大黄煎液灌肠。适用于腑实便秘。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v(八)语言蹇涩v穴位按摩:取廉泉、哑门、承浆、大椎等穴。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v(九)饮水呛咳v针灸刺激廉泉,
11、哑门,承浆,大椎等穴。v加强舌体及口腔肌肉的按摩。v耳穴埋豆:神门、肝、肾、胃、喷门、咽喉、皮质下。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v(十)心烦失眠v穴位按摩:阴虚风动引起的心烦失眠,睡前予开天门(推上星、推头维、抹眉、梳太阳经、叩百会、揉太阳穴、按风池);肝肾亏虚引起的心烦失眠,捏脊(督脉的腧穴);肝阳暴亢者按摩手上肺经的尺泽穴以泄肺热促睡眠或按摩足底涌泉穴。头部按摩穴位图示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v(十)心烦失眠v耳穴埋豆:选穴:神门、心、脾、肾、脑等穴,采用按、压、揉、捻、捏等手法。v拔罐:选穴:内关、神门、曲池、合谷、太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适用于肝阳暴亢患者。耳穴埋豆、拔火罐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v(十一)自汗v神阙穴贴敷:v虚证:醋调五倍子粉神阙穴贴敷;v实证:气海、膻中、神阙穴拔罐。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