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历史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的这些年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能充分地实施好创新教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地去学这个问题很重要。它决定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问题是否处理得最好,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问题。笔者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拙见。第一,教师要“以史为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本身具有启发性。司马迁的“述往事,思来者”,杜佑的“至于往昔是非,可为来今鬼镜”,都是说,学习了历史,能启发人们从历史宝库中提取那些为时代所需要的财富,以服务于时代。鼓励学生对教材中所述的内容提出不同见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关键。历史教师题解要善于挖掘这方面的素材。一
2、方面,充分利用目前教材中设置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分析、判断、交流,鼓励引导学生发现疑点和谬误,鼓励不同见解,发展求异思维。这样,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科学思维方法;又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求真的创新品质。另一方面,人类历史是一部创造发明的历史,人类社会的进步,靠的是人类自身的发明创造。利用课本中中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启示。例如,通过对李时珍、达尔文等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使学生得到这样的启示:细致观察是科学发明的敲门砖,刻苦、勤奋地工作是创造发明成功的保证,学生对这类历史的学习,易使学生接受历史的启示。总之,历史的借鉴价值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具
3、有独特的作用!第二,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变教案为学案。如果说积极开发和巧用教学资源是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基础的话,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就是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的框架。因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我认为初中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在教学设计一环必须扎扎实实备好课。一要备教材。要备好教材,就得熟悉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与以前的历史教学大纲比较,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要求与教法等诸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同。教师要认真钻研,弄清其新变化、新要求,做到脑中有“课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深入钻研,了解其内容、要求、编排意图与体系以
4、及各章节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即将讲授的章节的钻研,要达到懂、透、化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本”。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要对你所开发且可用的课程资源,进行精选补入;还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并从中选取一些材料充实教学内容。二要备学生。备学生,就是要求教者全面了解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备课要把备教材与备学生结合起来。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以及他们的学习方法、习惯等。这样,才可是使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足以让学生动起来,达到教学活起来的目的。还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反映,预想的困难一
5、旦出现将如何克服。这是备课时必须认真考虑、周密设计的。三要备教法。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使教学活起来,教法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学要优,效果要佳,教师就须在备课时认真考虑教法,恰当地组织教材,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做到手中有“法”。历史教学的常规方法有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教具演示法、谈话法等。正在推广或探索中的高效教学法有讨论法、情景再现法、图示法、启发式教学法、三段式教学法、立体式教学法等。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法的确定要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特点、知识基础、班级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实际出发,要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目标的培养、发展和实现。四要备教学手段。课要上好,得
6、有好的教具相助。这些教具的恰当使用,就是我们所称的教学手段或教育技术。用得好,对于课堂让学生动起来、使课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是极为有利的。时下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不外乎图表实物、音像资料、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四类。一堂课究竟用哪些,何时用,怎样用,都必须在备课时设计好,课前准备到位。第三,恰当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新课改的核心是教师、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即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师恰当注意好“五个导”:一,诱导。“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第斯多惠说的。教师要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历史自身的魅力;运用提纲挈领的引言、直观形象的图表、极富理性的
7、推理、思辨性强的提问、新旧知识的亮点以及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例来设疑引思,激发其学习兴趣。二,引导。教师的教贵在一个“引”字。我们可以利用历史的学科特性,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审视历史、探究历史。当然,老师的引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的,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动起来、课堂教学活起来的,都可以恰当的使用。三,疏导。学生受基础知识、思维定势、读题判断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教师此时应该是问题的诊断者、思维的疏导者和心理的开导者。我们不必给予学生现成的答案,而应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联系等方法,对症结进行仔细分析,细心点拨,帮助学
8、生自行解惑。四,辅导。新课改提出,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初中历史知识是学生未来所需要的,但他们的历史素质参差不齐,不可能同头并进。对此,老师可组建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好、中、差学生分层次纵向合作,结合老师的个别辅导,把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这样,既解放了教师,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后进生的进步,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五,指导。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求问题
9、的解法,而不仅是记住过程;指导学生探求新的思路,而不仅是套用过去经验;指导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而不仅是重复固有模式。第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标新立异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对于神机妙算、遇事先知的诸葛亮,笔者认为教材只从正面谈到他的智慧、才能,而历史上的诸葛亮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他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当笔者这样说以后,学生立即来了兴趣,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提出诸葛亮的不聪明之处:用人多疑,不会招贤;事无大小,亲自过问;缺少勇气和判断。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提
10、出疑问,这一行为本身就蕴含创造思维的火花。为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大胆提出问题,不唯书,不唯上。“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它的关键在于“新”和“异”,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当然,“新”和“异”并非随心所欲,毫无根据。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史实,进行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评价、判断,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哗众取宠。 总之,历史教学和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并且为现实生活服务。我们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触类旁通,利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这也正是目前素质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