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陈苏镇在汉代政治与春秋学说:“一方面必须承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材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是基于A为了打败刘邦的需要 B吸取秦朝灭亡的原因C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D刘邦的中庸思想25.晋书王询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自后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这主要表明 A.两晋民族对峙严重,民族关系紧张 B.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C.魏国实行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D.两晋察
2、举选拔逐渐以士族门阀为依据26.1864年12月,在狄更斯主编的周刊一年到头上,谈到“科举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根基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的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时,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作者主要强调了科举制A发展的稳定性 B功能的综合性C影响的持久性 D地位的神圣性27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A元曲和傩戏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风俗画和文人画 28.历史学
3、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9.“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最早找到这把“钥匙”是在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国民党一大30.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发
4、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新的突破,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作用”提升到“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B 我国经济领域将完全实行市场调节 C 我国更加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D 我国经济体制逐渐符合国际惯例31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C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5、 D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32.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对于一个联邦的持久存在,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有一个事实令人羡慕地便利了美国建立联邦政府。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这表明 A. 独立战争后邦联政府被联邦政府取代的必然性 B. 地区文明的同质性是联邦政府持续存在的保障C. 美利坚民族的产生是联邦政府建立的基本条件 D. 政治体制的确立与改变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33. 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中提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
6、国与西欧没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美洲新大陆殖民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欧洲胜出。作者意在强调A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议会制度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必然因素B中国从西汉时期开始用煤,历史悠久,可以进行工业革命C西欧兴起有偶然性,市场扩大与煤的利用是西欧胜出的关键D煤的利用与社会结构、社会分工、整个生产力的发展阶段脱钩34.某史书描述1980年代的世界局势:“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这可说是一种反革命,开始于1979年撤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但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文中所说“新的政治浪潮”及其主要政策路线是
7、A新自由主义;新中间路线 B新社会主义;福利国家 C新保守主义;自由市场 D新民主主义;人权政治35.俄国学者柳谢缅尼科娃指出:“村社制度这一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中的自然形式的古老传统,在我看来,正是1917年政治文化的基础。”作者认为A工农苏维埃植根于村社民主传统 B村社组织是无产阶级政权的前身C村社制度导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D二月革命后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40(25分)美国在中国的形象,是指一定时期内中国的精英阶层和社会公众对美国的整体印象,中国人对于美国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物出处观点张之洞劝学篇正权考外洋民权之说所由来,其意不过曰国有议院,民间可以发
8、公论、达众情而已,但欲民申其情,非欲民揽其权。译者变其文曰“民权”,误矣。“美国人来华者,自言其国议院公举之弊,下扶私,上偏徇,深以为患。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深考之谈耳”。近日摭拾西说者甚至谓人人有自主之权,益为怪妄。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美国是新世界之老共和国,吾为旧世界之新共和国但美国为先进文明国,事事皆为我国之典范。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美国确实有科学,有技术,可惜抓在资本家手里,不抓在人民手里,其用处就是对内剥削和压迫,对外侵略和杀人,美国也有“民主政治”,可惜只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独裁统治的别名。美国有很多钱,可惜只愿意送给极端腐败的蒋介石反动派。材料二 1993年夏季,美国根据莫须有的情报
9、,在公海上拦截中国的“银河”号商船,并进行检查,从而引起中国公众的极大愤慨。随后美国国会的议员们以中国人权状况恶化为由,阻挠中国申办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再次点燃了中国人的反美情绪。这两起事件导致了中国公众心目中的美国形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直到海湾战争后,中国人还认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是一个主持正义和敢于负责任的国家。但美国现在在他们眼中,已经变成了一个在世界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的国家。摘自牛军后冷战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与思考材料三 中国人在认识西方时,有一种独特的“师生情节”,即中国人真诚地将西方发达国家当作自己的先生,认真地讨教和学习,可是在历经坎坷以后终于发现,“先生总是欺负学生”。
10、摘自牛军后冷战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与思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并分析其原因。(1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11分)41(12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种信息。图12: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图13:洋务运动形势图比较下面两幅地图(图12、13),提取两项不同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请考生从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本选考题的第一题进行评分45.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
11、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座,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管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管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三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3月15日
12、 (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9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6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我梦想有一天,阿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
13、,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着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材料二 在我获得释放的今天,我要向千百万同胞,向全球各地为我的获释作出过不懈斗争的同胞,致以亲切的和最热烈的感谢。我们在1960年诉诸武装斗争,建立了非洲人民国民大会的战斗组织“民族之矛”,纯属采取的自卫行动。过去那些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武装斗争的种种因素在今天依然存在,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希望尽快出现利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而斗争,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而斗争。我珍视有一个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里
14、,人人和睦相处,机会均等。我为这个理想而活着,并希望实现这个理想。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而死。 南非黑人民权运动领导人曼德拉的出狱演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丁路德金与曼德拉领导民权运动时在目标、方式方面的主要不同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民权运动领袖坚持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共同原因。(7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欧洲
15、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1918年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
16、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美)斯塔夫里阿洛斯 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出现的历史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远景规划及其受到欧洲民众欢迎的主要原因。(7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人们用感官体验到的一切美德和品质都是相对的,不完美的。绝对的芙德是独立于人类之外的存在,只能用思想去理解。在某些作品中,柏拉图称这些现实之外的纯粹的美德为“理念”,理念可以通过人类的灵魂去了解,因为灵魂是不朽的,他蛰居于必朽的躯壳中。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他的
17、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在其中,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他们的欲望。柏拉图强调,“对一个国家来说,贵族政体是模范政体,因为在这个政体形式中,我们发现了所有阶级之问的那种正当的从属关系”。 (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材料二 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认为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在政治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详细地比较研究了君主、贵族、共和、僭主、寡头和平民六种政体,他主张法治,并认为“法律是不受情欲影响的理智”。 朱亚娥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和政治主张方面的不同。(10分)(2)结合材料分析,
18、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和老师主张不同体现了怎样的治学态度。(5分)2429 CBADBC 3035 CCBCCA40(25分)(1)洋务运动时期:看到了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弊端,抵制美国的共和制度。辛亥革命时期:学习并建立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解放战争时期:抨击美国扶蒋反共政策。90年代: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每点2分,共8分)因素:国家利益的变化;(2分)国情的变化;(2分)对美国了解程度变化等(2分)(2)认识观点:美国是中国人追寻现代化进程中学习的榜样之一,但因国家利益不同,中美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3分)(如果只答“我同意材料三的观点”,或“我认为材料三的观点是合理的”,只
19、赋1分)史实论证:中国以美国为师的史实:近代学习美国的民主思想(徐继畬瀛环志略)与三权分立共和制度(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取一,2分)美国“欺负”中国史实: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美天津条约辛丑条约(三条约取一即可);扶蒋反共控制中国;冷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的敌视政策(或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遏制)。(三点取两点,共4分)逻辑:1分(从辩证角度用史实论证)延展: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之间应发展合作,走双赢之路。(2分)41、信息1: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技术革新首先从棉纺织工业(轻工业)等新兴的工业部门开始;洋务运动时期,技术革新首先从重工业(军事工业)开始。说明:工业革命时期,
20、新兴的工业部门受旧的行会束缚较少,容易进行技术革新;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等口号,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国的近代化起步。信息2: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通过进口原料(如棉花),加工成工业成品(如纺织品),再出口海外,积累财富;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工业的创办属于封建性的官办企业,不属于商品生产,政府财政负担重。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之前,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拥有了广阔的世界市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45(15分)(1)同: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有使用权、经营
21、权;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异:前者严禁土地转让,后者允许土地流转。(9分)(2)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进程。(6分)46.(15分)(1)目标:前者是坚持在原政府的统治下,争取实现黑人与白人同等的民主权利;后者是要求推翻南非白人政府,建立一个黑人与白人共治的新政府,实现种族和解。(4分)方式:前者是通过和平演说等方式;后者有从武装斗争到和平方式的转变。(4分)(2)对民主和自由的不懈追求;爱国心的驱使;领袖个人经历和特殊环境;世界民族主义潮流的推动等。(回答其中1点可得2分)47.(15分)(1)经济方
22、面:欧洲的工业遭到严重破环,海外投资及其金融地位下降;美国攫取了金融领导权,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加强。(4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政治方面:人们对西欧代议制民主和自由的怀疑和不满;欧洲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和平主义思潮的出现;美国加入英法等协约国作战并取得对德奥同盟国作战的胜利;巴黎和会即将召开。(4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2)规划:十四点和平纲领。(2分)原因: 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创伤,人们认识到了战争的可怕、非人道,反战和平思潮兴起;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民众的愿望,同世界人民的正义呼声具有某种一致性。(5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48(15分)(1)哲学上,柏拉图认为美德或理念独立于人的身体之外,人要靠灵魂去了解;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批驳了柏拉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5分)政治上,柏拉图主张依靠哲学王的智慧管理国家,强调人的理性,所有阶级之间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亚里士多德主张以法治国。(5分)(2)尊师但不盲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5分)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