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农村学生的思维仍很不充分。下面就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思维能力谈粗浅的体会。 一、创造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 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故事形式把教学题表现出来。在复习旧知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老师昨天在操场上的一棵大树底下
2、听到两个学生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干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课前指导学生用硬纸板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各一个,在课上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圆锥容器装满沙子连续倒三次倒满圆柱体容器,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规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另外,还可以创设目标
3、情境、认知情境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二、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农村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拘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走了全程的30%时,还距离中点20千米,求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教学时,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启发学生去找对应的量与分率,激发学生大胆尝试,想出几种解法。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解法四。这样,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解法四),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4、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如教学了“比”以后,让学生对于含有比的句子尽可能从多方面联想,如从“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4:5,你能想到什么?”(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或80%);(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或125%);(3)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或25%)(4)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或20%);(5)女生人数和总人数的比是4:9;(6)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7)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这样,让学生提出不同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加强语言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农村的小学
5、生要加强数学语言训练,为此,教师要耐心听学生说,鼓励学生敢说,培养学生会说,引导学生说好。所以,教师要长期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要强调学生对每个算理的正确表述,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叙述模式。 例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我启发学生看实物图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把一个圆柱体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对于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时,要加强复述,让学生多说,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让学生完整地叙述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既会说,又会想,通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当然,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不充分还有其他方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也很多。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农村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学习提供良机,科学地、经常地多渠道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