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请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当朋友失意时,你送上几句真诚的安wi( );当同学无助时,你伸手帮他一把;在家里,你给疲劳的妈妈梳梳头,给劳累的父亲泡上一杯香mng”( );节假日里,或开心的去郊游,或悠闲地去垂钓。有了这些,生活便多了一份温馨( ),多了一份甜蜜,多了一份qi( )意。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3分) A、为了熟悉老师讲的这种解题方法,我又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B、今年以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对本来利润率就不高的电子信息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 C、胡锦涛主席说“静下心来
2、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这句话已在老师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了。 D、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日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越来越成为全民的共识。 C、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能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东山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非常受欢迎。 4.默写、填空。(10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的
3、句子是 。 (2)王维使至塞山中描绘沙漠雄奇壮美景色的诗句是 ,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 (4)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当你看到许多灾区同胞还住临时板房时,肯定会想到“心系天下”的杜甫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的 , ” (6)请你用学过的一句古诗来表达“站得高望得远”的意思, 。 5.名著阅读:(4分) 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从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两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1)“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征)(2分) (2)“
4、读书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2分) 6.综合性学习。(6分) 近些年来,各地兴起了过洋节的热潮:圣诞节、情人节商家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丰富多彩的促 销活动,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而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如七夕、腊八等在年青一代的心目中已经渐渐淡化了,过得冷冷清清。为了加深大家对传统节日的感情,班主任决定举办“传统节日知多少”主题班会。下面是班会的活动内容,请你参加。 (1)班级征集活动主题语,要求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你写的是: (2分) (2)请写出几个你熟悉的传统节日以及与之相关的对联或诗句。(2分) (3)请简要介绍在你的家乡人们是怎样过这个节日的
5、。(40字左右,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3 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早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由山河到草木花鸟。(1 分) 8、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的 理解。(2 分) (二)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6、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 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
7、)陶后鲜有闻 (4)而名之不可 10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1)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 (3)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译文: (4)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译文: 11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3分) 12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 13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兰花,请你说说赞成它的理由。(3分)
8、(三)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22分) 无边的回忆 席慕容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条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好几次,有爱管闲事的,或者好心的女孩子劝我:“阿蓉,你这双拖鞋太老爷了。”或者:“阿蓉,你该换拖鞋啦!”我总是微笑地回答:“这可以穿嘛,我很喜欢它。” 如果我的回答换来的是一个很不以为然的表情,我就会设法转变一个话题。如果对方还会对我善意地摇摇头,或者笑一笑,我就会忍不住要告诉
9、她:“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它的原因吗?” 而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课比较少,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有时候我可以一直走下去,走上一两个钟头的路。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 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我的下午都是排得满满,别有用处的。晚上回家后赶快洗个澡就睡了。 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10、:“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里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那时外婆住在永和,很少上山来。但来的话就会住上一两天,把我们好好地宠上一阵子再走。那天傍晚,她就是那样含笑地对我说:“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子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
11、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钱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的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那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4.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因伤心而泪眼模糊。( ) (2)文中因兴奋而没有限制。( ) 15.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性文章,其写作的线索是什么?(3分) 16.“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12、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 17.“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_ _ 18.读完本文,我们读出了一个 的女孩形象,一位 的外婆形象。(4分) 19.文章的标题“无边的回忆”包含着深刻的含义,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 (四)、深层阅读赏析(共24分)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24-28题 寻 春 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
13、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www.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
14、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
15、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B)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
16、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20、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 看到衰草:_ 遥见草色:_ 21、品读下面句子,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6分) 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_ 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_22、第12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4分) _23、第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5分) _ _24、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题“寻春”的理解。(5分) _ _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