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一些思考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思考是缘于发现听过的很多公开课和自己平时的课堂都遭遇了这个瓶颈,发现课堂提问实在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而现实中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呢?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的问题太难,让学生不知从何处下手。这曾是我自己所犯的一个毛病,所以记忆犹新。我在另一个学校执教公开课掌声,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学情,在出示完英子的来信后,我问三年级的孩子:“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微笑着着面对生活吗?”结果把小家伙们问得面面相觑,没有一个孩子举手回答。所提问题不准确,给学生造成了误解。曾在课堂中听见一位授课老师问二年级的孩子:“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他实际是想问学生该
2、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段话,但他可能由于疏忽,说漏了半截,结果孩子们给出的回答是:“大声地读”、“认真地读”。所提的问题参与对象过于集中,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不知是不是由于上公开课的原因,上课老师害怕抽成绩差一点的孩子答不上浪费时间,在一些课中,我看到40分钟的课堂,老师只固定点几个同学的名回答,对其他同学举起的小手视而不见,一节课下来,让我们听课的老师都记住了那几个“答问专业户”的名字。长此以往,这样的课堂肯定会对那些很少被老师抽问的孩子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或不做评价,或评价流于形式。在一些公开课上,我见到老师抽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后,如果没有得到想要的精彩答案,便请学生坐下,是对是错
3、都不置可否,马上又接着抽另一个同学;而听到的评价是 “你真棒”、“你太聪明了”、“不错”、“很好”等笼统的鼓励性评价,但真诚中肯的、能触及学生心灵的评价少之又少。课堂提问的策略充分考虑上课孩子的学情,提问要难易适度。我们教师备课时必须要估计孩子们的学情,包括孩子的心理特点,使问题接近于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而不是高不可攀地提问,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是让学生努力思索一下就能够想出来的,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如果一个知识点太难,我们可以一步步设置问题的梯度,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易到难。而不是一问难倒众人。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为了让学生体会人们都是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送总理的,一位老师
4、精心设计了如下一组问题:1、图文对照思考,课文主要写哪三种人?(板书:老人、小孩、青年夫妇)2、这三种人的心情怎样?(此问加深了难度,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这三种人稍微不同的心情)3、从表面看,作者只写了三种人。而老师认为全国的人民都写到了,这种说法你同意吗?为什么?(这一问更难,涉及到选材的典型性,但由于有了前面的小步子的铺垫设问,搭桥铺路,学生便能顺利作答。)当然,老师的提问也不能太过于直白浅显,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只需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就达不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不如不问。教师提问的教学语言一定要准确。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全部教学
5、技能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教师的提问语言对学生准确理解文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我们面临的对象是小学生,如果提问时问得不够准确,范围太大,学生就无法捕捉到文中正确的信息,那教师的提问就无甚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在平时,我们应千锤百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紧扣住文本,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素质水平,严谨精确地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成就高效课堂。我在执教公开课口语交际未来的桥时,先依次出示了9张从古到今的桥梁图片让学生观察,意在让学生发现桥在社会的进步中也变得越
6、来越先进,我在备课时先设计为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后来一思考,发现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显然问得太随意了些,于是改为“请依次看图,你发现了桥有什么变化?”这样老师问得准确,孩子们回答得也很轻松,充分享受了成功的乐趣。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全面参与。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和发展,学生如能对教师的提问积极地加以动脑并举手回答,无疑会对学生加深巩固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所以,我们的课堂提问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平等共享的。教过一年级的老师都知道。由于刚入学的孩子天真无邪,如果在课堂上老师没抽上他回答问题,他就会连连叹气:“唉唉”甚至还会说:“怎么老师总不抽我
7、呢?”到了高年级,一个老师总抽某几个同学,学生虽然口中不好意思说出来了,但心中一定会对老师、对语文学科有了成见。长此以往,我们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肯定会荡然无存。我在听课的时候发现有一位老师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她让学生举手时给她示意,如果是第一次举手回答,就把大拇指弯起来,如果已经回答了一次,就不用再弯起来了。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老师,让学生如何不爱呢?记不清哪位老师这样说过,如果一个班的孩子都不爱举手回答问题,那肯定是这个班的老师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因此,当我上语文课时,我总会想尽千方百计鼓励孩子回答,“逼”孩子回答,连后进生也不放过,当然,对他们的提问我是不露痕迹地降低了难度
8、,为的是让他们也能拥有一份自信,进而是对老师和语文学科的爱。对课堂答问要做评价,更要多做鼓励性评价。课堂评价是课堂提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能反映许多东西,比如教师的学生观、教学理念、教学机智等。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老师不作任何评价,就完全失去了答问的本来意义,在新课程标准中,评价的地位越来越高,评价的方式越来越活,评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教师的课堂评价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有位教师让学生发表对“小珊
9、迪”的评价,完了只是说了一句:“说得不错!”如能换成“你已经看到了一位可怜的小珊迪,真富有同情心。但是,他仅仅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吗?”这种评价,一分为二具有辩证性,针对性强,有的放矢, 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新课标指出,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一位教师在教授将相和这一课时,先请学生分角色去朗读,读完后教师这样评价学生:“听了你的朗读,秦王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这样子肯定会比简单地用“很好”两个字来点评收效更大。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大的。”所以,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词。但鼓励性评价一定要真诚,让学生觉得言之有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有很多技巧,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息息相关。它既是推进教学进程的一种手段,也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一座桥梁。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在提问上下苦功夫,认真思考“问什么”和“怎么问”,让课堂提问成为教学中师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