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品德课中的生活化教学小学思想品德是一门综合课程。这门课程要求我们执教老师打破课堂教学中长期形成的“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照本宣科的现象,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大打折扣,也还有些老师的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局限于教材,因而学生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为了
2、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依据活动、体检、内化的逻辑规律,把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生活化的活动和实践,引领学生用心去经历生命的美好艰辛,用心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用心去感受人生的奋斗与幸福,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具体而言,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就是以目标为导向,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内化为目的,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和升华。一、生活化教学的切入点学生个性的形成过程,是作为主体的“自我”的人的社
3、会化过程,需要外部的灌输和行为的塑造来完成,更需要依靠自己的体验、经验来发现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生活化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领儿童从书本世界走向日常的现实生活,把教育的触角伸向儿童的真实内心,在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体验的道德认识,能否得到现实生活的认同,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的冲突所在,这就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设计的根本依据耳环切入点。从这一点切入,通过展开生活化教学,引发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思考:我应该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使之逐渐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善恶观念,自主建构起个性特色的内心道德标准。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
4、生的发展水平。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性格。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会有不同的影响,而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不同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二、以“趣”入境兴趣是最后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投入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1、体验生活,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教材中走进市场一课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尽早地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
5、培养他们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上课时,老师问学生:“喜欢在什么地方购物”,学生大多数回答:“喜欢在超市” 再问:“为什么喜欢在超市购物?”(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感受)(随即播放超市里人们购物及一位顾客在仔细挑选商品的情景)。 老师问:“这位顾客购买物品时在干什么?”“在挑选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在看产品使用说明。”学生回答踊跃。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处处可见超市。在超市购物较为熟悉。用“超市购物”情景来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趣味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体验成功,让学生有成就感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
6、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非常兴奋,很有成就感。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和问题时,经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解决了问题,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党的道教是表扬的学生,学生心理有一种愉悦感:尤其是后进生、学习困难生,在他们克服困难、取得进步得到老师和同学认可时,他们更会无比喜悦。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含生活中)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自信中学习,在自信中生活,在自信中体验成功。(三)丰富教学资源,轻松学习。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上网查询相关的知识。以便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这种对知识的“立体”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全新认识,即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生动的交流,不是想象中这么辛苦,继而产生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与大家交流的“资源共享”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