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贵州省铜仁市逸群小学 李 艳内容摘要:数学知训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目的主要是让孩子学会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每个学段的解决问题对于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极为重要了。本文拟从六年级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去展开对于数学教学的有关思考,分别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方面去探索有关的问题解决思路。关键词: 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点站。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知识和技能,还应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领悟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
2、动参与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对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作的一定程度的探讨。本人拟就“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作用的理解与实施。一、 提出问题。在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呈现与问题有关的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我们知道,教材中的解决问题较多的是经过数学
3、处理的常规习题,远离学生生活实际。许多学生在它面前自信心受到伤害,对解决问题产生恐惧心理,更丧失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所发生的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适合当地的实际,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书本上的解决问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呈现给学生。这可以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弄清数量间的关系。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例如:分数乘法中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超市运来花生油和豆油共600桶,花生油的桶数占总桶数的。豆油有多少桶?”首先让学生读题后根据题
4、意画出线段图,找准单位“1”是什么。分别由哪些数量组成:花生油和豆油两种。现在我们通过题意知道花生油占,要求的是豆油,那么豆油占的量是多少?通过大家的讨论明确得出占总量的“”。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问题就是他们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信心,知道数学问题原来就在身边。就会产生主动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想法。二、分析问题,理清题意。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有效性。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的任务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投身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教学时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独立思考;二是合作交流。1.独立思考。 我们
5、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于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累积,而是主体主动的建构。因此,即使就同一数学内容的学习而言,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究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其成绩,帮助他们必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当学生获得初步结果时,教师又应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成为“救世主”,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或作过多的提示讲解,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
6、有益的启发者,启发学生思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独立分析思考题意时:重点看学生对已有的信息是否理解?能否解决花生油、豆油各占几分之几,求豆油的桶数还需要了解什么信息?接着各自独立思考,提出解题设想。有的学生应用豆油占总桶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解决;有的学生运用花生油是总桶数的几分之几,先找花生油的桶数,再利用总量减去花生油的关系来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来思考;当然也有一些学生碰到了一些障碍出现一此错误或不合理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探究过程。如有学生不知道豆油占总桶数的量是(1),让学生通过线段图进一步加深对数量间关系的理解,从而促使
7、学生去自觉思考、分析,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2.合作交流。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与他人协作共事。一个人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是衡量一个人与人合作交流的关键因素。因此,数学教学工作也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学生在知道了豆油所占的量后,通常可以运用“求一个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思路,用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教师在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还需要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合作和讨论,互相沟通,在合作中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增加对他人分析思考正确性的辨别能力,从而使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理解。这样,既达到增强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8、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 三、解决问题。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基础是的分析问题后,让学生运用所理解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地迁移和运用。如:在学生在掌握了豆油占总桶数的量是后,就能很顺利地列出算式:600(1 - )。进而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一来,我们在进行解决问题的学习时,学生充分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之中,对于整个思考过程有一个深刻地了解,因而也就激发了学生去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归纳提升。为使学生主体的认知结构更趋向稳定和加强
9、,使主体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刻,及时地总结、归纳,使这些数学思想及解题策略及时纳入到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中去。把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对问题的探究,这还需要教师去认真开拓教材深度,挖掘隐含于教材之外的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使数学课堂教学具有主动性、民主性、自由选择性、合作性和发展性。更有利于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能力。真正在课堂上把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做自己学习上的主动者。我们分析研究课堂教学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一种以教学理论支撑的概括化的教学原型,以利于教师在运用模式及自己的教学经验组织教学时,达到对课堂教学结构驾驭自如,并能对模式变型,或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最后进入无模式的境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方法与方式地选择上向自由灵活。能真正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参考文献:1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周建平.让生活实例走进课堂EB/OL.流星之家.3 彭凤英.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C四川:读与写2009第6期4 朱五书、陈永梅.一点通星级教案与作业新设计G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5 沈百军.帮助学生搭建解解决问题的脚手架.小学数学教师2009年第7,8期,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6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