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论文中学语文】 单 位:西安市第九十三中学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环城南路东段72 邮 编: 710054 作者姓名:李 敏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性”随想内容概要:文本主要从两个方面:“阳春白雪”式的情感(高雅清丽的真实感情)和“下里巴人”式的情感(活泼灵动通俗易懂的真实感情)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性”进行阐述,特别是后者主要从“入情”、“动情”和“抒情”三个方面谈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育人以法”“育人以智”很重要,但如果离开了“育人以情”,那么“法”和“智”都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语文的潜移默化关键是以“情”为纽带,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道德品质和真善美的生活情
2、趣,为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打下坚实的品德、意志、情感的基础。通过情感教育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生动活泼(“下里巴人”式的情感)的新鲜的知识,而且是一个健康高雅清丽优美(“阳春白雪”式情感)丰富的精神世界。关键词: 情感性 阳春白雪 下里巴人众多学科中最璀璨夺目的一门语文,很多人喜欢它,可能是源自语文文本自身的魅力。笔者认为,它的魅力就是语文的灵魂所在,即语文的情感性。情感是指人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高兴、厌恶等较复杂的感情。情感表达在语文文本表达中很重要,使文本内容蕴含其相应的精神和思想。要体会文本的精神内涵主要靠作者在文本中所贯穿所渗透的情感。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当
3、中,情感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来体现出来的。它的载体是语言文字,这点毋庸置疑。 笔者从狭义上把情感性分为高雅清丽优美的“阳春白雪”式情感和简单通俗易懂的“下里巴人”式情感。 一、“阳春白雪”式的情感什么是“阳春白雪”式的情感?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高级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屈原的大弟子宋玉曾著有对楚王问中记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 (xi)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 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笔者认为它是高雅清丽的真实感情的思之声。“阳春白雪”使用古书里的成语来形容所
4、要表现的事物,不但可以精减笔墨,而且还可以增加文采,所以人们喜欢采用它。郦道元虽是北朝作者,但受南朝文风影响很深,在水经注中引用了不少谢灵运的文句及魏晋人的诗赋句子。由于他酷爱自然,有意探寻祖国的山川美,通过实地的考察体验,才写出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他的写景部分历来被文学史推为山水游记的首倡。最为人传诵的是江水注中关于三峡的描写(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5、漱其间,清茶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三峡风光,美不胜收,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既不是辞赋,也不全是骈文,但流畅自然,直抒所感,没有引经据典的艰涩,也没有堆砌词藻的弊端,读之如饮冰嚼雪,沁人心脾,令人不禁也想进行一次三峡之旅。难道作者所表现的情感不是高雅清丽优美的思之声吗?“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6、,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宏景答谢中书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陶宏景是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和医学家。答谢中书书语言清淡而精美,精炼且生动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之一,它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更是人生一大乐事。语言高雅、清新清丽、文字优美。其表达的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感情也是“阳春白雪”式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情感性的体验外,要注重从景物描写中学习写景的方法,并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7、二、“下里巴人”式的情感时常在文章中看到很多作者自称为“下里巴人”以示自谦,这其实是一种误用。“下里巴人”中虽有一个“人”字,但并非是指人,而是指歌曲。竹歌词是巴渝民歌,因其曲调流畅,曲风明快活泼和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情,从而被人们广为喜爱。大家所熟悉的竹就是在下里巴人这样的歌曲上演变而来的。 “薤草锣鼓”的起源很早,起源于农事,人们祭拜农神田畯,驱邪避害与巴楚先民信巫尚鬼的民俗有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不同时代的“下里巴人”,是对“下里巴人”的丰富和发展。一方面是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的传承,另一方面又是形式和内容随着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易。像所有活跃在民间的大众艺术一样,无论是“下里巴人”还是“竹枝
8、词”他们最大的长处便是“通俗性”。“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比,它更加活泼灵动,通俗易懂,因而得以丰富和发扬至今。笔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在初读文本激发动机中“入情”。如语文九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四单元枣儿中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童谣的语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阅读之后,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和体会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激发情感为动因,大多数人很容易掌握,并渗透了“下里巴人”式情感的特色教育性。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如描写春天有这么一段文字:“春天,你在哪里呢?在大自然中找春天去
9、,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旋风;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青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描写的对象是四季之首春天,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在写景,却又由景生情,让人读后不由得喜欢上了这个季节春天,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它是一幅充满朝气活力和生机盎然的春天美景图。以上所举的两个例子中其共同点是语言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由语言描写所表现出的“下里巴人”式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抒情”。在老师的引导和本身情感的驱动下,学生会全神贯注地注意哪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感悟其寄托作者的情感、意志,乃至整个心情。如语文(
10、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有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还有“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作者展开了想象,抒发了感情,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着喜爱的心情。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抒情,从而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喜爱,这也是“下里巴人”式情感的特点。“阳春白雪”式情感所表现的清新高雅、华瞻典丽,读时如听
11、音乐,读后是一种“尤难忘怀”的一往情深。而“下里巴人”式情感的通俗易懂,读时朗朗上口,简单明了,读后是一种“活泼灵动”之情。这两种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情感,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特色。总之,把德育、智育、美育融汇于高雅清丽真实的情感教育之中,也就是笔者所提倡的“阳春白雪”式的情感,教育本来就是需要充满感情充满爱,没有感情的教育既苍白又无力。单纯的知识传授不可能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健全的国民。语文的潜移默化关键是以“情”为纽带,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道德品质和真善美的生活情趣,为孩子做一个高尚的人打下坚实的品德、意志、情感的基础。通过情感教育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生动活泼(“下里巴人”式的情感)的新鲜的知识,而且是一个健康高雅清丽优美(“阳春白雪”式情感)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1.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八九年级) 2.水经注疏(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3.中国文学史郭预蘅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0年10月第七次印刷 5.对楚王问宋玉著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