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市高三语文诗歌总复习四-边塞军旅诗肖志喜 2013-5-6 一】关于边塞诗1、产生根源战争。(多民族,民族冲突)2、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边塞诗是描写边塞生活和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世称“高岑”)、王昌龄、王之涣等诗人。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理念,而且他们也很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二】发展: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
2、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三】时代特点盛世唐朝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四】 艺术风格 1、初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郁勃。当时天下甫定,一统王朝的元气正徐徐上升。但整个说来,尚觉力不从心,国家时遭侵袭,因而边塞诗中常常充盈着一种强烈的愤激之情,同时伴有沉重的压抑之感。这种郁勃特色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强敌入侵的愤然抗击,一是对于时事政治
3、的喟然长叹。前者的代表是骆宾王,后者的代表是陈子昂。他们都不止一次地从军出塞,对边塞生活描绘逼真,感触深沉。 2、盛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豪雄。气势磅礴的边塞战争,赋予它极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一)雄大气象。诗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军旅英雄,描绘了无数具有传奇色彩的战争,表现了唐军克敌制胜的巨大威力,激荡着一种气吞骄虏的雄风。(二)尚武风习。投笔从戎成为反复鼓吹的主题。许多诗对效忠君国作了热情的赞许,更对武功作了热烈的颂扬。与此同时,普遍贬斥和亲。(三)自信观念。诗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常常把破敌立功看得非常容易。在写战争的苦难时,也具有一种雄浑的底蕴,怨气之中含有豪气,因而并不使人感到低沉。(四)
4、开创心理。盛唐人志向高远,有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战斗决心。诗人们对边地的奇景奇事,充满激情,诗的境界多有创新。 3、中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苍凉 安史乱后,唐王朝从繁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对外战争的优势随之丧失。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国土沦丧,无力收复。诗人们常常对庸懦的朝廷给予辛辣的讽刺。为光复旧物,诗中时时发出深沉的怒吼,表现出昂扬的斗志;时而又传来悲愤的叹息和凄凉的哀怨。旧时的换兵制度已经废毁,边愁乡思成为诗中的突出主题。对征戍之苦的描写大量增加,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佳篇杰构。在整个创作中,理想的光辉逐渐淡弱,现实的色彩愈益加浓。 4、晚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则是萧飒 色彩阴郁,景象悲苦,感情压抑
5、,意绪低沉。诗中多写战士的苦难,其中对血与死的描绘尤其令人触目惊心。把边塞与死亡连在一起,成为习见现象,英雄主义的热情日趋消冷,人道主义的新潮代之而起,对凡庸军将的批评更为尖锐突出,为士兵的呼号更见痛切。与此相呼应,景物描写也常显出一片萧瑟悲苦,沮丧、绝望情绪十分浓重。五】、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
6、一夜征人尽望乡.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反战主题。 逢病军人卢纶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六】情感归纳:1)抒写将士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豪情。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七】鉴赏方法:(1)把握意象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羌笛、胡笳、琵琶。 (2)语言与艺术手法:1、边塞诗的艺
7、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2、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3、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天气寒冷,空旷荒凉的环境。八】主要思想内容 (一)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杨炯从军行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唐)王维少年行(三)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醉卧沙场君
8、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 白(四)表现穷兵黩武的政策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己亥岁感事(五)表现思妇怀远征人怀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六)描写紧张而艰苦的战斗生活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六首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七)讽刺前线部分将帅的腐败无能战士军前半
9、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九】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2.对比: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
10、艰苦。3.虚实结合: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十】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
11、系。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有何作用? (鉴赏前两句) 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哪个字用的好? 答:1、用了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 2、“尽”字。“尽”是全部的意思,写出了
12、征人(即出征军人)在凄冷边塞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3、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天气寒冷,空旷荒凉的环境。“别路”,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十一】诗歌题目训练: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卫青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2】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3】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xn,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形象(景物)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人物劝别友人,前路莫愁 情感旷达胸襟,豪迈情怀。表达(内容)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三、四句虚写,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一种旷达豪迈的情怀。度/破讷沙二首【唐】
14、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b t 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q 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 鸊鹈b t 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 案(1)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2)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3)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4)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边塞诗 所谓“边塞诗”是以反映边界战争和征战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从南朝开
15、始逐渐为世人所瞩目,到了盛唐,由于边塞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科举考试而进身容易得多,再加上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氛围,奇情壮彩的边塞征战诗便大大发展起来,成为诗歌大国的一朵奇葩。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高适和岑参shn)。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6、。 李贺马诗(其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n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白 n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卢纶 n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征人怨柳中庸 n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n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n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n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n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
17、岑参 n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李贺 n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n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 白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n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 n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n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n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n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n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n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18、(李益)n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n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n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n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n 3.虚实结合:n 都护行营太白(星)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n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n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n 4.用典故:n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n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n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
19、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西汉时,楼兰国与匈奴联合,屡次遮杀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计刺杀楼兰王)n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n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四、边塞诗的艺术风格n 豪放旷达n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n 雄奇壮美n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n 豪壮悲慨n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n 委婉清丽n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n 五、常见意象n 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n 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n 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n 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 n 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
20、、琵n 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nn 诗家天子王江宁n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王昌龄n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n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n (1)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 为什么 ? n 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派遣的。n (2)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n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
21、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却无一“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
22、,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 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1)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的氛围衬托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2)三、四句意在写人却说“不见人”,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人的? 作者用“横笛”、“红旗”代指人,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在壮美的背景上凸现行军将士的昂扬斗志。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 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3)第四句中“直上”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直上”是动态描写,使
23、画面显得生机勃勃,显示了将士们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四、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题目。雨雪曲 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 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军城早秋 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
24、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从军行 刘叉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v 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有声、有色的雪地行军图,一个“上”字形象鲜明、意韵丰富,请简析。v “上”字,明写红旗“飘上”,实写将士“登上”,(字义)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
25、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描述)展示了戍边将士高昂的斗志、如火的豪情。(感情) v (2004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v 征人怨 柳中庸v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v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v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v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山河阻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