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的阶段报告研究单位:大竹县竹阳镇大众街小学主研:冷劲松、彭光金、何云森、李莉、王章芬、李加林、林静一、管理有序,稳步推进我们校申报的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于2013年5月立项。研究目标为:通过研究,建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形成校园和谐高效的育人环境。培养具有指导技巧的新型教师队伍,在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寻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经验和管理机制,优化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与办学效益大幅度提高。概念界定:1自主:是学生自己
2、主动学习,但这种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否则要偏离教学方向或目标。2合作:即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即有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3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有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的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二、课题问题的提出1、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都在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问题,同时学会合作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基础教育肩负着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跨历史性的里程碑意义。对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能够接受,但真正落实到课堂上,许多教师仍然按照经验形成自身的教学方法,很少考虑
3、如何调整教学策略来适应学生,学生在学习上几乎完全“依赖课堂、依赖教师、依赖书本及标准答案、依赖死记硬背。”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子,自然会残缺自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为了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人才,学校教育不但要教给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为今后持续不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核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于学生本位教育。教学改革的真实意义:“即是使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因此,我们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改革方向。众所周知,现代教育培养的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并
4、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在教学中我们们发现,许多教师以讲授结合提问、讨论、练习为特征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虽然改变了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但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还是“问答式”,在热闹的问答中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接受多于发现,被动优于主动,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创新”的火花更是无法迸发,教师仍旧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传授者。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5、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和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们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但是,如果自主、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得不好,流于形式,这种自主合作学习将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为了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在我校实验班级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6、,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选用合作、探究方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一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二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是尽可能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1、注重
7、自主性: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接受学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已由原来的单一的教师或教材转向多个方面。因此,要求学生对所接触的知识进行选择和整和。在本课题中,教师应该引导消极、被动、无条件的接受为积极、主动有选择的接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自主地位。 2、注重合作性:合作学习是新大纲所提倡的一种学习形式,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教师应设计安排互动,尤其应针对课文的重、难点给予点拨引导。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语文整体素质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决定在
8、所带年级学生中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验。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1、教师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与学生共同成长。在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给他们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应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积极尝试小组学习的途径,应精心组织探究性学习,合理安排探究内容,给予充分探究空间,在探究过程中落实语文实践,培养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2、学生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生过于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动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完成共同的学
9、习任务。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及求知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五、课题研究的内容1、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2、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的环境中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适应自己程度的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 3、自读自悟。遇到疑难,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探究,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助、个性主动”的信息流多向交互传递,并将所学方法转化为能力与习惯。六、课题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们以
10、行动研究为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然后在反思中改进,循环反复,以此实现研究的目标。同时辅之于经验总结,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从而保证了课题开展的实效性。 2、调查法:形式有问卷式、访谈式,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们对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兴趣、学习兴趣的调查。 3、座谈讨论法:提供观摩课等形式进行研究,以理论探讨辅助课题研究。七、课题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在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的一年半以来,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的成果,现就课题进展情况作如下汇报:2013年4月2013年6月:预研究和课题立项的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在小学语文课中开展课堂有效性研究的历史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作一些调查研究,建立课
11、题实验设想并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2013年9月2014年1月:初步探索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实验教师拟订各自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前检测和开展初步实验工作。 2014年3月2014年6月:实验老师撰写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小结,寻找问题进行整改补救。2014年9月2014年12月: 深入探索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如实验教师的培训、观摩研讨课、论文和优质课竞赛和其他的研究交流活动等。本阶段定期进行形成性检测和阶段性小结,以及资料收集和阶段成果总结工作。八、课题实施基本策略。(一)对学生进行实验前测: 实验前问卷调查结果 :所占比例班级ABCDEF实验班83%78%63%78%
12、80%85%对照班78%70%75%81%83%89%其中:A、学习语文有兴趣; B、自主识字量大; C、课外喜欢背诵积累古诗词; D、喜欢读课外书并能从中获得乐趣, E、有信心掌握所学知识,学习起来轻松、愉快;F、待人接物有礼节;具有合作意识,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实验班语文摸底成绩比较:班级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实验班8588%96%对照班8692%95%实验前各项学习能力的比较:平均得分班级听话13分记忆14分朗读12分说话13分理解12分表达14分思考10分想象12分实验班1112121110979对照班9121181212710(二)在摸排调查,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制定方案,在实验班实施相应的
13、操作策略。1、加强自主性学习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
14、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李莉老师教学唯一的听众一课,学生提出“文中的老教授为什么要谎称自己耳聋?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者称她为“唯一”的听众呢?”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 (2)注重明确目标,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
15、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王章芬老师教学穷人,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穷人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学生提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目标:“桑娜的品质可贵,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得特别精彩”等等,师相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即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方法。老师即兴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3)注重学生质疑,进行“问题教学”,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
16、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A、质疑促进主动发展的启动器小学生具有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阅读时,学生一定会有各种疑难出现,在不同的阅读阶段引导他们把疑难主动提出,顺应他们的心理特点,会激起他们更浓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理解的深入。儿童特别关注自己及其同伴提出的问题,在质疑和听取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思维被一次又一次地启动、激活,他们会自
17、然而然地投入到阅读情境中去,主动性在这时里得到充分的发挥。B、思疑促进主动发展的内动力阅读教学中的思疑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己质疑问难的内容来安排设计,这样更能调动他们思疑的积极性。学生读书中的问题得到老师的关注,自然会产生深入思考的内驱力。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一学习心理规律,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提高自能阅读能力。根据学生的提问来指导阅读,教师要灵活地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抓住关键的问题再回到学生中去,让他们通过读思,自我们训练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王章芬老师在教我们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我们先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提出了:文章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鲁迅先生是个怎样
18、的人?作者为什么要写鲁迅先生?伯父鲁迅先生去世后,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悼念他?他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和怀念?等等。质疑后我们很快抓住“伯父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和怀念?”这个主要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很快理清了文章内容,知道课文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伯父生前是一个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所以他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怀。抓住了主要问题,而其它的几个问题在读的过程中便迎刃而解了。这个教学环节就是以疑导读,促进学生在主动性的阅读实践中抓住文章的线索和主要内容,阅读方法和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C、解疑促进主动发展的航向灯 质疑
19、和思疑只是阅读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解疑才是阅读中理性的升华,才能产生学生主动发展的质的飞跃。解疑就是引导学生对阅读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取得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把阅读引向更深层次。学生经历一段自我们探索之后,通过对疑难的交流讨论和启发点拨,阅读思维进一步活跃,阅读理解会更加丰富和趋向准确。例如李加林老师在教学凡卡一课最后一段时,在讨论“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这一句时,教学不能局限于对这个句子表面意思的理解上,教师还要通过设疑,让学生联系前面的内容说说“凡卡做了这么美好的一个梦,可是他的美梦能变成现实吗?为什么?”使学生知道文章以“梦”结尾,耐
20、人寻味,含义深刻:它暗示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不过是一个幻想,他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它既表达了旧俄罗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与向往,又使人联想到旧俄罗斯成千上万的“小凡卡”以及劳动人民饱受着痛苦煎熬的残酷现实。这使人读起来,留下思索的余地,更加激发起对凡卡及劳苦大众的无比同情,对不合理的制度和那黑暗的社会的无比愤恨。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得到了新的升华。还比如教学林静老师在教学养花一课,学生提问:作者为什么说“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
21、的开始,至学生契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 (4)注重多读感悟,品味语言,进行自主地阅读获取。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谖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如王章芬老师在引导朗读一夜的工作时,教师在讲课前,要进行范读。声音洪亮、舒缓、吐字清晰,饱含着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把每个字送到学生的耳中,激起学生内心的涟漪、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佩之情。使他们好像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在周总理的身边。教师不仅要注意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还要注意抓住重
22、点词句指导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课文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讲了周总理不辞劳苦忘我们工作的精神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教学时要注意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来领悟文章的内容。在引导朗读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们,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们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这里的“一盏”、“一张不大”、“两把”、“如此而已”、“两杯”、“一小碟”、“可以数得清颗数”等词语体现了总理简朴的生活作风。“一尺来高的一
23、叠文件”说明了周总理工作量大,工作繁忙。在教学时通过重点朗读这些词语,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学生对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后,采用对比的方法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内人的激情。如:“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与“一盏”、“一张”、“两把”对比;“我今晚要批阅这些文件”与“你到隔壁值班室睡一觉”对比;“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一句一句地审阅”与工作后充饥的食物“两杯”、“一小碟”、“可以数得清颗数”对比,通过此项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周总理形象的高大,品德的高尚。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头脑中浮现了周总理高大形象,心中激情澎湃,对总理的敬爱、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们看
24、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话学生们会满怀激情脱口而出。此时适时点拨,出示周总理在1976年3月27日(此时总理已身患重病)的日程表,就能激发学生内人的激情,想放声高喊,纵情高歌“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们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好反问句,读出更加肯定的语气,使文章的朗读形成高潮,文章也到此嘎然而止,正所谓曲终而情升。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后,教师要指导好颂读表达性朗读,来抒发学生内心汹涌澎湃的激情,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要注意朗读时语速的快、慢,语音的轻、重,高低,语调的变化,使
25、周总理高大光辉的形象,感人至深的品德在学生的心中永存。2、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力求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过去,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语文能力不强,虽然原因众多,但陈旧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的机器、容器,这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课堂上光听老师讲课文,而少有学生自主读书,光听老师授文法,而少有学生的表达实践。就好比学游泳光看别人游,光听别人讲,是无论如何也学不会游泳的本领的。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里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导的作用,
26、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确立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们的一切教育工作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始终是教育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重视不够。备课时,过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生怕有半点遗漏之处,惟恐自己给学生讲得不多,交待得不全,而没有顾及到学生的主体需要,把学生放在了次要地位;另一方面,过分注重教案设计,课堂上生怕学生“多事”,怕学生走出了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
27、架,完不成事先设定好的教学任务及目标。因此课堂上有时精心准备的一节课,却上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有时课堂问题设计的很多,却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特别是有时学生的回答与教师事先预设好的“答案”不相符合,就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对学生进行“诱供”,直到学生来到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框架内才肯罢休。课堂上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中要力求一切从学生出发,还给学生应有的学习权利,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习而教,把关注学生、关注学习做为教师专业发展 的基点,让学生真正成为思考的学习者。教师要把学生当
28、作以学习为天职的人来平等地对待他,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活动,促进、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创新的平台,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创造发展空间、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课堂上要努力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入手,在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现有的知识理解水平以及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用新颖、变换的教学形式唤醒课堂的生命活力,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不断探寻和重视学生的观点、想法 ,在上课之前应当思考:学生是怎样学的,学生可能是怎样想的,学生有哪些思考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他们是否有能力克服。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什么?)学生
29、已经会了什么?(什么还不会?)学生愿意学什么?(不愿意学什么?)学生有能力学什么?(没有学什么的能力?)等等,应该是教师要了解的重要方面,这些也正是教师制定教学方案的依据。 课堂中随时了解学生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教师要认识到老师讲过不等于学生学过,学生学过不等于学生学会,学生学会不等于学生会学。关注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就要随机应变,因势利导,而不能照本宣科;关注学生,实际上也是关注学生的差异,老师要会组织不同起点、不同程度的学生如何共同学习,而不能凡事一刀切,以不变应万变,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还给学生应有的学习权利,把学生当作以学习为天职的人来对待他”的
30、教育思想。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变“知识课堂”为“生命课堂”,由过去“死”的课堂转变为“活”的课堂,由“静”的课堂转变为“动”的课堂,由“教”的课堂转变为“学”的课堂,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享受学习的一种“快乐”的体验过程。学生是幼苗,需要知识甘霖的滋润;学生更是火炬,需要教学智慧的点燃。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点燃学生心中的智慧之火,使他们爱语文,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导读、导思、导练,使他们爱学语文,并逐渐会学语文,学会做人。教师还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将“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
31、文、用语文。新课程还倡导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使我们们的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创新,是新时代的精神,新课程改革倡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成长。过去我们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但是我们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
32、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当然, 课堂上的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并不是信马由缰式、放任自流,而是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学习。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收到实效,而不流于形式,我们的做法是: A、努力塑造教师的多重角色。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性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旁观者,也不是局外人,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良好氛围的营造者。新课程改革强调“三维”目标的融合,特别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欲望,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尊重。课堂上,教师只
33、有努力创设一种宽松、自主的合作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才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合作前,精心设计、加强指导。由于学生在性格、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首先要注意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我们的做法是,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使学习能力强的和学习能力弱的,会表达的与不善于表达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之间建立积极的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相互影响,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开展合作学习还必须重视合作技巧的指导,合作技能的训练。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合作
34、技能,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比如可根据需要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设立了如下岗位,使组员明确各自的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 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汇报员:集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 音量控制员:控制音量,避免小组间相互干扰。 职责明确后,要求小组内每人一岗,定时轮换。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具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这样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和合作效率。 另外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合作技巧也至关重要。要求学生学会总结发言,可以根据情况轮流发言,发言时思路
35、要清晰,语言表达要流畅。发言人表达不全面时,组内其他成员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充。要学会倾听他人的不同见解,对别人的不同看法要学会质疑、批判,对别人的发言不能只听不想,要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要运用知识、经验,进行辨别、反驳,要学会容纳他人的不同观点,学会求同存异。 合作时,及时调控、引导点拨。 在学生开展合作、交流的时候,教师要以学习伙伴的身份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识的过程,以便及时地对合作学习进行组织和调控。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如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要求。发现小组内有话语霸权现象,要及
36、时制止。关注学困生,为其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积极与同伴合作,防止合作小组变成“微缩课堂”,使学困生受到双重压力。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小组讨论偏题的现象,为小组讨论排除思维障碍,引导讨论深化。另外,在个别学生或小组有独到的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给予及时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过多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 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者。 合作学习强调师生之间以平等、民主为基础,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学习伙伴,深入到每个小组,参与合作学习,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起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
37、,教师既是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资料的提供者,又是学生困难的咨询者、成果的分享者,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B、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在需要合作时合作,不能盲目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一些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讲授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的客观性知识是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反复讨论的,否则,只能浪费时间。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合作学习有成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要了解学生认知水平,选择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需要通过相互启发来扩展思维的“多维性”问题,需要通过反复推敲才能准确把握的“聚焦性”问题,统领全局的关键性
38、问题,需要通过共同协作来提高学生效率的集体性作业等。问题除了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外,还要靠近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C、准确把握合作时机。小组合作学习要富有成效,除了设计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外,还要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恰到好处地把握合作教学时机。当教学内容出现难点,依靠学生个体难以解决时。如教学琥珀一课,理解“琥珀的形成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形成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一问题时,我们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结果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引导,相互补充,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不仅完整地归纳出了琥珀形成所需要的
39、条件,而且还能陈述理由。在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或多种解决方法时。课堂上,当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意见出现较大分歧时,教师不简单地下结论,而是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合作学习。当学生需要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时。如我们在上完三峡之秋一课后,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综合性实践作业“长江三峡是一处旅游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资料,与同学合作写一篇导游词。”学生通过合作,较好地完成了这项作业。在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从而拓宽思路,培养发散性思维。 D、有效实施合作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只有与个别
40、学习、班级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处理好个体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达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避免人云亦云的现象。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教师必须给学生一定的个别学习时间,而且还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另外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也要恰倒好处,既不能时间过长,学生最后无所事事,也不能时间太短,学生没有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时间,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E、采取精当的评价方式。 灵活而精当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敢说、善
41、说、积极探究的有效策略。就评价形式而言,教师要遵循以评价小组集体为主、个人为辅的原则,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也才能多方面找出学生合作学习中的不足,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从评价内容来说,合作学习评价的侧重点应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评价学习的结果。因为注重结果,只会对小组中想到这种方法或得到这种结果的学生进行评价,其他组员只能充当配角。所以评价时应力求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合作学习中主动地发现问题与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整理材料,能否根据
42、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及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与交流等方面。一句话,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材,只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从而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良好局面。例如我们在课堂上建立评比制度,通过自我们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哪个小组发言精彩,哪个小组合作效果好,就加分或加小红花给予奖励。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总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合作教学,能使学习成为一种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智
43、力得到互补,合作交往能力得到提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收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3)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真心实意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还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努力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首先班级排座位时,坚持优生与后进生搭配,便于 “一帮一” ,这样对后进生有帮助,对优生也有促进。优生随时随地关心后进生,帮助后进生,既密切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又提高了自己,起到了教师起不到的作用。 教学中教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基础差的学生,扎扎实实地
44、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培优”、“转化”工作。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抓起。教师上课,起点是后进生,重点也是后进生,课堂上回答提问、板演、朗读都是由后进生来打“头阵”。教师坚持利用课堂上的“边角时间”,有重点地检查后进生的自学情况,后进生的作业也优先批阅,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总之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们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要用爱心、耐心和恒心造就他们的成功,要克服偏见,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树立困难学生的信心;积极发现困难学生的闪光点,促进他们发展 ;还要分层要求,循序渐进,超前辅导,课后点拨 。九、实验成效。1、课堂变了 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老师讲、学生听、
45、老师念、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方式在我们们学校基本不见了。课堂上教师能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大多数学生能主动思考,主动质疑了。 2、教师变了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我们通过学习相关材料、理论专著,积极参加各种专题讲座,观看名家名师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把教师的理性和感性认识集中到“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上。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46、,业务素质和科研意识不断增强。课内能对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学习给予充分肯定,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让学生牢记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课外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学习,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出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通过实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实验教师何云森撰写的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学习指导方法探究分别获达州市和大竹县教育研究部门论文评比一等奖,并被发表在国家级刊物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天地,实验教师撰写的论文参加大竹县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比,获得一等奖二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5篇。实验教师设计的教学案
47、例、说课稿,多篇在市县和获奖。 3、学生变了 (1)自主、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每个学生学会发表个人见解。学习优秀的学生养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学习中等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再附和别人的意见、随大流了,而是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学困生有时发言出乎大家的意料,比谁说得都要好。当我们看到孩子在课堂上争先恐后、不甘示弱地表达、交流时,当我们听着孩子们那充满童真却不乏机智的回答时,我们被他们感染着。 (2)拉近了心理距离,学生乐于学习了。传统的教学活动多数只有“主-客”的单向活动,压抑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给学生一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在研究中从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需要出发,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体验情境以及适时的激励机智,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心理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温暖和谐的氛围,学生在思维上是紧张的,但在情绪上是放松,心理上有安全感,不再感到压抑。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好的学法受到大家的鼓励,不全面有效的学法也不会受到嘲笑和指责,而是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进步。学生能轻轻松松舒展自己的才能,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情绪,融洽了师生关系。 (3)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取得了较大成效:学生能从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