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既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部分,又是信息时代接受学习的基本要求。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他们将来生存和发展的本领。一、引导学生有计划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改的灵魂。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策略、方法,将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对学生来说,有计划的学习要
2、比无计划的学习好得多。有些学生学习毫无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到有计划学习的重要性。高尔基曾说过“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首先确定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保障。目标可分为短期和长期,先制定短期目标,在短时间内可完成的一个小目标,然后再制定长期目标,让自己的学习一步步从小目标走向大目标;其次引导学生恰当地安排多项任务,使学习有序的进行。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不断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优势继续发扬,劣势进行克服,长期以往,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会得到培养。二、在课堂教学中过程中运用赏识教育建
3、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某一愿望的心理,自信教育则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树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自信教育不仅是为了树立起学生的自信,更是为了使学生在自信的心理作用下,不怕面临的困难,勇敢地去探索和实践。自信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影响亦很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当人们对获得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时,才能引发其认知需要。教学实践亦表明,当学生对某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而又愉快地去学习。不同个性的学生,在自我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表现都不同。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
4、学生个性得到弘扬,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激发他们的潜在情感,培养学生“爱学”、“会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兴趣的推动,就会使学习行为指向学习目标,并会因此在达到目标时,感到心理上的满足,又会推动新一轮的学习。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的:1. 利用多元化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成功中获得自信,从而增强对学科学习的欲望;2. 建立激励机制,对学习进步或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地表彰,激发其学习的更大兴趣;3. 运用学科迁移法教学。学生普遍存在喜欢实践教学而讨厌理论教学的现象,我们可以在实践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把这些热情迁移到理论学习中去,引导学生探讨实
5、践与理论的内在联系,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易操作化,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言必行,行必果。对全体同学必须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不能厚此薄彼,否则会导致学生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挫伤学习情绪,导致对所学知识失去兴趣。四、 让学生有成就感和快乐感 获取知识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只是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愉快的感受,心里便拥有成功感。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使每一堂课都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快乐的一幕。课堂上学生的成就感和快乐感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评价。成功的教育总是离不开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我们要发现和肯定学生学习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