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城初级中学教学设计
章节
第一单元
时间
14年 2 月 16 日
课题
海燕 (第一课时 )
主备
庄萍
目标自觉
【目标】
1、理解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2、了解象征手法、对比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3、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重点】
目标2
【难点】
目标3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 入
1、出示海燕飞翔的图片
2、、走进作者:
高尔基(1868—1936年),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
2、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6年发表了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自传性的三步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文体介绍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散文和诗的特点,是富有诗意的散文。
本文选自1901年3月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海燕》发表后即成为革命宣传斗争的有利武器。
4、读准字音
呻吟 胆怯 翡翠
掠起
3、蜿蜒
苍茫 飞窜 蠢笨 飞沫 震怒 困乏
二、整体感知
1、模仿范读,读出感情。
思考:文章题目是《海燕》,请你替作者拟定一个副标题。
要求:①要切合课文的内容;②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③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
-----勇敢的斗士 -----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2、、这篇散文诗是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来写的,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看看暴风雨到来之前海面景象是如何变化的?根据这些变化,你们认为文章刻画了几个场面?
暴风雨“来临之前”(1—6)
暴风雨“逼近之时”(7—11)
暴风雨“即将来临”(12—16)
欣 赏
了 解
了 解
合作注音
四人合作
自主活动
效果自测
一、 字词注音
二、 同步训练
教后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