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设计
教版七年级语文单元式“人物风采”专题,纵观课程结构,可以看出:从内容上,强化了伟人品格的熏染、真实生活的细节呈现;从体裁上,侧重写人的阅读与写作;从写作上,注重了“个性”与“特征”的把握,强调了真实生活与真实情感的表达。为更好完成本单元教学任务,特制定以下教学三维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感悟“人物风采”,回忆“童年趣事”,从充满智慧与情趣的人物故事中,感受人性的良善与宽容,在感同身受中领略“个性”的魅力。
(二)知识和能力方面:
1 继续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的良好习惯,能准确读写汉字。
2 引导
2、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
3 让学生获取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几种品读作品的方法,逐步养成品读作品的良好习惯,为形成个性化阅读打下基础。
(三)过程和方法方面:
1.围绕“三维目标”,结合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四大结构体系,拟安排9个课时,完成全部教学任务。
2.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凸显一个基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为重点,全面推进“个性化教学与实践”与“本土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以期实现语文教育教学的整体目标:构建“本土语文”,打造“特色
3、品牌语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公民素养。
3.立足创新教育,创建特色教育。依托课题建设,坚持学生自读与教师引导相结合,遵循“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原则,构建“新书架经典导读教学模式”,简称“可读语文”;坚持浏览、略读与精读相结合,遵循“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原则,构建影视赏读教学模式,简称“可视语文”;坚持校内文学社团与校外社团机构相结合,遵循让中华诗词走进校园的原则,构建组织学习型诗词吟读教学模式,简称“可吟语文”; 坚持国家与地方教材相结合,遵循课本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构建县域文化品读教学模式,简称“可亲语文”;最后科学整合,形成“可读”“可视”“可吟
4、可亲”的“绿色生态语文”,简称“本土语文”。
总之,坚持“教师是第一资源”,让语文在教师引导中“立”起来;坚持“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让语文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厚”起来;坚持“大语文教育理念”,让语文在组织学习中“活”起来;坚持“课题研究是抓手”,让语文在活动建构中“动”起来;一句话,坚持改革与创新,让语文在特色构建中品牌化“强”起来!
改进后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广泛阅读的兴趣。
2、重视阅读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认真诵读,体味语言的特色并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
4、关注和感受生活,在写作中记录心灵成长的过程。
5、
5、投身“我爱文学”主题活动,初步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3周
教学安排:
1、小学向中学语文学习的过渡。(1课时)
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好好学习中学语文的热情。
比如学说绕口令,成语比赛,古诗背诵竞赛,畅想初中的语文课堂该是怎样的,等等。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为初中语文学习做一些情感准备。
2、亲近文学,了解获得文学作品的途径并尝试走进文学。(1课时)
采取学生阅读情况调查,小组交流畅谈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或文学角色等方法,使学生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在此情境下,向学生介绍获得文学作品的途径:图书馆、报
6、纸杂志、网络等。带领学生现场参观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等,请各室老师介绍阅读方法和要求,形成利用不同渠道阅读文学作品的意识。
布置学生课后选择一本文学作品阅读并写阅读札记。
3、单元整体感知。(诵读1课时)
让学生朗读第一单元,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阅读或诵读,古诗要求熟读成诵。然后小组交流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初步感受。让学生浏览《语文读本》第一单元并选择其中比较喜欢的一篇谈谈自己的感受。
3、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课文。(7课时)
(1)《为你打开一扇门》2课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理解和领会有关文学的内涵: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对文学独到的
7、见解和满腔的热诚,并品味优美的语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2)、《繁星》1课时: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望星星的情况和感受,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并形成书面材料。布置学生课后阅读《繁星春水》,谈自己的见解写读书笔记。
(3)、《冰心诗三首》2课时:指导学生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查找资料结合冰心的作品如《繁星春水》或者比较《泰戈尔诗三首》谈自己对冰心诗歌的初步认识。
(4)、《“诺曼底”号遇难记》2课时: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如人物形象特点及形象意义,或者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谈谈自己对英雄的理解和感受,或者结合9*11事件、《泰坦尼克号》《紧急迫降》等影片设想自己
8、对灾难突降将会有何行动和感受,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一篇日记。
4、 写作:有感而发:2课时。自己选择话题,可以通过参观或访问同学、老师,增加自己对新的生活的了解,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文章表达出来。也可以写自己熟悉的家庭生活,比如了解父母的生日,为父母洗一次脚等活动,写出自己新的感受。
5、作文修改:1课时。多读,培养语感,改正自己的错误,只有自己改才会有进步。
6、综合实践活动:2课时。第一课可以在第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研究题目如:我最喜欢的古代英雄人物,阅读文学作品的乐趣等。小小组也可自行讨论、确定题目及各自的任务,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课余或自习的时间收集、查找资料,小小组成员经常交流、研讨自己的感受,将这些收获写下来,形成研究报告或手抄报等。
第二课小组与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好差得失。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向同学们轮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