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备课组 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
2. 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教学重点 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①自然资源的特征 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产
2、生活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了基础、原料、动力,上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但是,人类活动又在同时影响着自然资源,特别是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资源,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9-80页,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以及种类
(板书)一、自然资源
1. 概念
2. 分类
(提问思考)①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②举例说明资源间的联系
③怎样理解资源的数量的有限性
④举例说明资源利用的发展性
(分组讨论) 由自然资源的特征,谈谈资源利用过程中应
3、注意的事项
(板书)3.
共性特征
数量的有限性
利用的发展性
资源间的联系性
分布的不平衡性
(承转)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密切,以土地资源为例,它是“财富之母,民生之本”,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场所。不同社会时期,不同生产力状况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2-83,并完成表格
历史时期
生产力状况
土地资源
经济主体
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
(板书)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承转)地球是有限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
4、地球-生命-人类系统的平衡和物质的生产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正日益突出和尖锐,面对人口膨胀和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日益啬的压力,人们已开始警悟。人类必须在地球资源和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去谋求人类高度的文明目标,必须构成人类社会与自然协调共存的新关系。
指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板书)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存在问题
2. 途径
(小结)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自然资源
1. 概念
2. 分类
3. 共性特征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