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奠定学生心理安全的基础。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老师的人际交往80%是与学生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心理氛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础。(一)热爱学生。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灵魂。(二)理解学生。这是实现师关系心理相容的基础。(三)尊重学生。这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支柱。(四)宽容学生。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方式。二、重视激励评价作用,提供心理自由环境。学生的学习成功总是同其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浓厚兴趣、正确动机和保持自信等联系在一起。课堂教学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
2、健康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一)运用幽默化解学生的心理困境(二)运用与创造情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三、发挥体态语言的魅力,运用不同形式进行心理疏导。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认知与非认知两种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因素是主体的加工操作系统,非认知因素则是主体的动力调控系统,学生学习的成功取决于两个系统的协同活动。两者密切配合,缺一不可。也就是说认知操作系统是没有积极性的,非认知系统是产生积极
3、性的动力系统,我们可以想象没有动力调控系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更不会有良好的学习成果。那么构成这个动力调控系统的又是什么呢?这就是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心理成份。这些心理成份无一不包含着人的情感。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他们的身心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参加工作十多年来,我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教师的情感“爱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它可以唤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调控,我有用,我能行,从而唤发出自尊、自强、自信、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劳动、生活中去。我想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情感
4、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引发调动动力调控系统积极工作。一、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奠定学生心理安全的基础。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老师的人际交往80%是与学生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心理氛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础。(一)热爱学生。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它能创造出乐学的环境,使学生充满自信心,蓬勃向上地学习,它形成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始终处于欲罢不能的积极思考状态之中。高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好胜心强,
5、喜欢别人夸奖自己。根据这一特点,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就应采取多表扬,多鼓励的方法,尤其是对学习上的“落后生”和纪律散的“小顽童”,更要创造条件,挖掘其各自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表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因为我们的教育是面向每一个人的教育,作为教师就要学会运用教育艺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我们经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作业书写不整齐,作业不认真,有的是错题一道接一道,遇到这种情况我从不跟学生发火,而是把这些学生请来进行一两道题的认真书写比赛或无错题比赛。有时还和老师们比一比,利用儿童的好胜心,克服自身之不足。另外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从不给学生的“,而是在问题的地方画“”作提示,请学
6、生再看一看,想一想,找出错误原因改正之后画“”。看到学生的作业既干净整齐又正确时就在本上画一个笑脸,还作一些批语“你的字写得真漂亮、作业写得很整齐!声音真洪亮!想法太巧妙啦”等等,这就是师生之间借以优化教学进程的一种情感交流。(二)理解学生。这是实现师关系心理相容的基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首先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完全平等的位置上。要善于用亲切的目光,和蔼可亲的态度和热情的语言与学生交往,用自己的言行优化课堂气氛,特别是教学语言要赋有童趣和儿童的天真,我一直教高年级,面对十一、二岁的孩子,我觉得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自己仿佛也回到了童年,“咱们做个游戏好不好?”这是在教学中学
7、生遇到了思维障碍时,为了分散难点而搞的活动。“一只蚂蚁从西单文化广场到东单公园只用一分钟就爬到了,这是为什么?”,咱们请一位同学上前面指一指地图愿意吗?使用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使学生倍感有平等和亲切的感觉,缩短了师生心理差距,学生以活动的主体出现,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他学习起来心情舒,态度积极。(三)尊重学生。这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支柱。每个孩子,身材相貌会有美与丑,智商有高有低,但人的尊重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于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教师应是一位公正的法官,对每个学生都是同等的,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
8、光雨露。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学困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学困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也过上幸福的校园生活。教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即使是差生也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的表现自己,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表扬的勉强比批评得过分好。”一个同学板演解比例,计算结果错了,一般教师订正时打个“”就过去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全面的否定。可是我订正时,凡是做对的步骤上都打“”,只在做错的最后一步上打一个“
9、?”学生一看,五步我还做对四步呢!只有最后一步计算错了,以后应该认真些。这样做,在不损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纠正了他知识上和习惯上的错误,同时使他们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四)宽容学生。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方式。数学老师一般不做班主任,更要注意课间与学生经常在一起,主动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利用作业批语传送教师的期待,是师生沟通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许多数学教师最头痛的,莫过于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做家庭作业。今天他说:“没带”;明天他说:“忘了”;后天他说:“语文作业多”。如果学生没做家庭作业,我便在他的作业本写上:“小a,昨天的家庭作业
10、怎么没做?是不会,还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家里有什么事情?还是,你能告诉我吗?”在我执教的班里,只有刚接班时个别习惯较差的学生有过一两次不写家庭作业的情况,其他学生都能按时按质完成作业。我想我便是“宽容”的效力。心理学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宽容”,决不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错误思想、行为的漠视、放纵,而是教师以一种宽容的情感,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感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是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前提是对学生的严重要求,其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改正错误的机会。对待学生的优点,我们要用“放大镜”;对待学生的缺点,要用“缩小镜”,真正以宽容的态度处理
11、学生的错误。有的错误,学生是会一犯再犯;有的学生是会偏偏在你强调不可抄错数后,把“365”写成“356”,教师要允许学生的错误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的,他们毕竟还是孩子。魏书生说:“学生反复100次,教师可以做101次转化工作。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道出了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二、重视激励评价作用,提供心理自由环境。学生的学习成功总是同其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浓厚兴趣、正确动机和保持自信等联系在一起。课堂教学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适时地评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信心。同时我也
12、感到面对每一个人的教育,就应正确地使用表扬与批评,对优秀生表扬要适度,不能捧,当有了错误时,要实事求是地指出缺点和错误不能迁就;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当作业错误多或完不成学习任务时,老师不要一个劲地批评、讽刺、嘲笑,而应热情帮助,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建立起自信心。教师情感的天平,不能只向优等生倾斜,对每一个学生都要给予信任、期待和爱护。教师的责任就是发现每一个儿童身上最能发挥其创造力的方面,因势利导,促其进步和提高。(一)运用幽默化解学生的心理困境“幽默”是一种润滑剂,有利于情感的调动,正如赞可夫所说:“好的课堂教学,要有幽默,要有笑声”因此,教师的语言不妨风趣一点,把孩子的兴
13、趣激发起来再讲,效果反而比严肃地说教要好,这样做,可以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怀着不安甚至对立的情绪上课,即使教学过程计得再好,学生也很难参与进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记得在复习计算单位时,我们做过这样一道判断题:教室的讲台长3分米,有个学生脱口而出:“对”,我没有马上否定他的发言,“谁能告诉我这3分米有多长呀?哎呀!老师就用这么短的讲台给学生上课,(这时举起教师手中的直尺展示3分米的实际高度),教师都变成了玩具王国里的小矮人了,能行吗?幽默的语言,加之感官的刺激,学生在开怀大笑中豁然开朗,对概念加深了理解,因此
14、我认为生动、活泼、和谐和富有情趣的语言,能起到优化课堂学习气氛的作用。(二)运用与创造情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我们班里有这样一个同学,长得模样十分可爱,可对待学习却比较懒散,尤其是看到作业本上的错题就懒得改。一次课间活动时,一位学生不小心把地上的瓶子碰倒,玻璃碎片撒了一地,碰倒瓶子的同学跑出去玩了,可这位同学却把碎片扫起来,我吃惊地问他这是哪来的,他把事情经过告诉了我,我问他你不怕把手扎破吗,他说:“我怕同学们扎着脚”,听了这话我眼睛湿乎乎的,这只是个十一岁的孩子,多么可爱呀!事后我在班里就这位同学心中装着大家,不怕自己受痛苦热情为同学们服务的精神给予了表扬,并号召同学们拿出这种精神对待学习,
15、地上不留脏物,本上不留错题,看谁进步最快,私下我鼓励这位同学,学习上加把劲,你一定能行,面对老师对他的期望和信任,他开始努力了,每当作业本发下来,他总是先看有无错题,发现错的地方主动去改,这就是情感的力量,是对教师期望的回报。三、发挥体态语言的魅力,运用不同形式进行心理疏导。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所致,他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上,常常带有较强的情绪性,他们不大善于用理智去支配情感,却常常以情感支配和影响理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的投入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认识过程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人们获取知识(获取信息量)的来源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7%来自文字,38%来自语气、55%来自面部表情
16、,这个数字无疑表明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每当走进教室上课,看到同学们那一双双渴望学习的眼神,就要求自己要把微笑和信任的目光传送给每一位同学,以此来感染和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情感具有强烈的外显性,老师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严厉的喝斥非但不能收到期待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讽刺、挖苦非但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造成师生对立,其恶果是学生厌恶学习。儿童学习渴望源泉是思维的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问候这一切都作用于学生心理,学生在愉
17、悦的气氛里,智力才能发展,思维才会活跃。情感既是教育手段又是教学目标,情感是任何物质利益所不能代替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过程也不单纯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它同时也是情感沟通、心灵碰撞的过程、信息交流的过程、艺术创造的过程、促进思维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是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具备了良好的数学情感素质,会使学生产生更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您若变成孩子,便有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瞬间成为乐园。”用我们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孩子们的兴趣、激情,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让我们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我们致力于探索、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教师的劳动里呈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情的魅力。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