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困惑与思考李万龙(河西学院教育系甘肃张掖734000)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面临了一系列的困惑:如何创设教学情景、如何体现开放性、如何体现开放性、黑板的功能降低、如何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看待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及等级制和百分制究竟谁更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等问题侵扰着课堂教学。笔者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困惑的原因从教学传统的惯性、教师培训的相对滞后、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脱节三方面进行了资料整理,然后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从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进程、教案撰写方式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
2、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1如果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那么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课堂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依据,谈一点体会与思考,以求教于专家、学者及各位老师、专业学生。 一、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困惑 通过近一学期的见习与观看优秀教学片,我们发
3、现:许多教师已深深地感到改革课堂教学的迫切性,也已尝试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的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无论是张掖城区的西关小学、北街小学,还是农村的梁家栋中心小学、三阀镇中心小学等,这些学校的一三年级已经基本上普及了新课程改革。但也遗憾地看到:尽管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趋势,已逐步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但相对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说,一些先进的理念还过于抽象和概括,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具体的问题,产生了种种的困惑,具体表现在: (一)如何创设教学情景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
4、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2为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教学情境与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的关系如何;创设情境需遵循什么原则;需注意哪些问题等都比较模糊。(二)如何体现开放性 近些年来,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及研究的一个热点,许多
5、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数学开放题与那种具有唯一正确答案、甚至唯一正确解法的“传统问题”相比,由于自身的开放性质,不再是条件充分、结论唯一,决定了学生不可能按照既定的模式机械地去从事解题活动,而必须主动地、积极地去进行探索,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为此,许多教师认为教材中的习题选材落后、呈现方式单一、条件充分、答案唯一,就极力从生活中设计和引进开放题,有的甚至把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题目也运用于课堂。但教师们也非常困惑:是否只要用了开放题就意味着教学的开放,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黑板的功能降低 新课程非常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
6、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的重大影响。强调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一些教师不禁要问: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黑板和粉笔还需要吗? (四)如何引进小组合作学习 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一些教师开始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了课堂。面对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
7、优势,但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在大班条件下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还是许多教师感到非常困惑的问题。 (五)如何看待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现代社会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它无疑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原则。然而,对学生真正需要和感兴趣的事情,教师无论如何努力,恐怕永远都不能完全地满足他们。学习也不总是好玩的,它需要付出努力和艰辛;况且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又有多少合理的成分呢?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身是不是一种责任?是不是爱学习就是对自己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表现呢?作为教师,该如何解决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教育
8、的强迫性之间的矛盾,做到既不“失职”又未“侵权”呢?(六)等级制和百分制究竟谁更能客观地评价学生 标准强调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许多地方和学校取消了用百分制评定学生成绩的办法,而采用了等级制。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教师们往往是用百分制先评定学生的成绩,然后再转化成等级制,并没有真正地起到改革评价制度的目的。如果说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借用考试方法还可以作出评价的话,那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该如何评价呢?
9、3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困惑的原因教师之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以上种种困惑,这一方面说明教育改革本身的复杂性,一些陈旧观念和习惯倾向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从观念的转变到教学行为的落实,需要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也说明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与目前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能力的现状之间的矛盾还客观存在。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具体地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传统的惯性 教学改革必须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又是那些大家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对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教学传统的极大
10、影响。由于教学活动的传统有着极大的惯性,尤其是数理学科,原因首先是学科教学体系已形成一个严谨的整体,教学的方式方法对广大教师已是轻车熟路。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他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难程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教师培训的相对滞后 新课程无论从目标、内容还是从教学方式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教育部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着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
11、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尽管如此,相对于新课程实施的进程,教师的培训工作还是显得滞后,课堂教学实践也日益暴露出教师们种种的不适应。这里既有职前培养的“先天不足”,也有职后培训的“后天失调”,因为无论是职前和职后都很少关注数学教师学科素养的提高,也很少涉及教师研究儿童能力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问题。 (三)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脱节 教学理论与实践长期以来存在着“两张皮”现象,一方面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机制不顺、信息资料不全、缺乏理论指导,低水平的重复现象比较普遍,致使教学实践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得不到及时的提炼和总结,更好地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尽管改革开放20
12、多年来,教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有关教育教学的著作也不断问世,我们不敢说这些理论不能指导实践,但对于从事小学数学实际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似乎是隔靴搔痒,未能解决课堂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其教学实践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但观念的转变既需要时间,更需要成功经验的支撑。 (一)课堂教学评价:从“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一直以来,我们把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显然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不相符合。既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
13、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该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而不是看老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4 (二)课堂教学设计: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 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课堂教学评价视角的转变直接给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备课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
14、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以往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么教,而不是首先考虑学生会怎么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 5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甚至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三)课堂教学进程:从直线型的、单一化转化为非直线型的、弹性化的6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
15、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环节服务。如设计出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甚至准确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等。为此,新课程提出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 (四)教案撰写方式:从“剧本式”的、只注重教学过程的具体描述转变为把课前设想、课中实践、课后反思融为一体的教学案例 7 长期以来,教师撰写的教案基本上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组成,重视教学过程的传授,而无视教学对象的存在,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简约
16、成了“师问生答式”的“教案剧”。这样的体例缺乏个性,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要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理念,并在课堂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其中的手段之一就是规范教师的备课程序,改变原有的只重教学流程的教案撰写形式,把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先进理念体现在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中。教师应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写进教案,包括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分析,和课堂上学生在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应留有空白写上课后的体会。这样将有助于教师同时并重教与学,便于把课前分析、思考,课中实践、体验,和课后总结、补充融为一体,也让教师能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以适应新的改革,从而促使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总之,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相对于课程教材改革来说,课堂教学改革显得更为迫切和艰辛。因为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之中,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这需要有一个过程。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