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教学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历史的车轮行进到21世纪,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育界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呼声越来越大,并且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口号。针对这种教育思想,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谈几点较为粗浅的认识。 一、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气氛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它是教师和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间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
2、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教学气氛。”因此,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而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这一
3、过程的主体始终是学生。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地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充分利用教科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动手列知识框架、自由发表意见、开展讨论,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要包办代替。教师的讲解主要是为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引学生登堂入室,帮助学生准确系统地理解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了使学生学得主动,教师要充分信任他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愿意学好,而且能够学好。学生水平的差异,主要是他们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同时,教师
4、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从期中到期末,都要经常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状况和心理状况。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成绩,及时调整起点、难点和教法,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帮助,使学生不因前面的困难而影响后面的学习,产生积累效应。让全班同学都学有所得,增强信心,使学习更加主动。 2、自学与指导的关系。在各种能力中,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处理好自学与指导的关系,为此,我主要采取了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堂指导阅读的方法。我在课前拟好导读提纲,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根据导读提纲自学教材。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根据预习中发现的疑点提出问题,接着我根据教材内容提出学生还没发掘出来的问题,然后我再根据师
5、生共同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对学生已基本掌握的内容不讲或少讲。这种加强预习的教学方法,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因为一个新概念的建立,新的知识的接受,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第一次认识这些新概念、新知识,并对其中的疑难问题在头脑中激起相应的兴奋点;当老师进行课堂讲解时,学生第二次认识这些新概念、新知识,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使认识得到深化;当老师讲到学生的疑难问题时,立刻激发了学生头脑中的兴奋点,掀起思维的波澜。这种遵循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加强课堂阅读指导的做法主要是在课堂内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某部分教材。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课外
6、预习的负担,又能在某种程度上收到加强预习的效果,培养自学能力。3、练习与讲解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巧练。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点拨思路引导学生讲,让学生通过研究和讨论总结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它既是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对所学知识的检查,同时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练习题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简单的练习题,可帮助理解、掌握和巩固课本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二是基本练习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如概念的选择和判断、综合的应用等,这两类题目必须让每个学生都会做,若能独立完成,就能达到大纲基本要求;三是较高要求的练习题,但不是在难题、怪题上做文章,而重在“双基
7、”上下功夫,供有余力的学生做,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题组。这样做,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兴趣、都有信心、都有收获,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二、要大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传统的历史教学重教轻学,重灌轻导,重历史结论轻历史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整齐划一地、被动地接受教师根据教科书提供的历史知识,这样压抑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和自主学习的热情,学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唯书唯上,缺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因此,教师必须摈弃照本宣科、“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在教师指导下,用探究式、发
8、现的方法,尽可能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促进其自身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发展,达到独立学习、主动学习和创造学习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探究式的问题。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时,问“如果没有发生天京变乱,太平天国运动会怎样发展?”在讲戊戌变法失败时,可问“如果没有袁世凯告密,戊戌变法会失败吗?”在讲重庆谈判时,可问“当时蒋介石为什么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毛泽东该不该去?如果不去会产生什么社会后果?”这样学生就从单纯地学历史开始向探究历史前进。1、大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发挥学
9、生主体作用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譬如在学习“元朝统一中国”的内容时可问: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什么又要对文天祥坚持抗元、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给予肯定和颂扬?在学习“五四运动”内容时可问:中国是“一战”中的战胜国,而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受到战败国一样的处置呢?在学习“百家争鸣”时可问: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处在那动乱的年代,你赞成哪个学派的主张?说明你的理由。这种探究性教学,能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又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唯物辩证方法。同时,教师要鼓励、启发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提问本身就是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具体表现。经过
10、提问后对问题的理解会更深刻,记忆更加巩固。当然,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因势利导加以分析,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并对学生敢于发散思维和大胆提问予以肯定,保护他们难能可贵的探究热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教师要让学生以极高热情、极大兴趣投身于学习。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锤炼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富有趣味性、幽默性、艺术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用诗词典故。教师选取适当的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传说、歌谣诗句、成语典故等辅助教学也会吸引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喜爱。如学习“班超出使
11、西域”内容时,引入成语“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教师要尽可能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录像机、投影仪、幻灯机、电子计算机等先进设备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让学生真切地感知遥远的史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密度,提高教学质量。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让学生学会创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创新教育已不再是人们嘴边的一句口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基本指向。在教学中教
12、师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待知识应大胆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提出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更应该善意的对待学生的大胆想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诱引、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此,在历史教学中,我适时地大胆地引入一些不同教材的观点,打破学生过分依赖课本,不敢自由思想的状况。如在讲完戊戌变法这一节时,我给学生这样一道思考题: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人说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革命,你同意吗?为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课本不是支撑观点的唯一依据,课本以外还有属于自己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四、突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象,处于“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使学生成
13、为有独立行为的人和有自觉的、有意识的人,才能在学习中具有自主性和主动性。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和教学的结果。要落实学生学习主动性,必须在“我要学习”“我能学习”“我会学习”几个环节上下功夫。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意识。学习目的性明确,方能转化为自觉学习的行为。从终极目标看,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智力型人才,学生现在不通过学习来发展个性和提高各种能力,将来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的。从学科目标看,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是单纯地应付升学考试,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它能使人丰富知识,涵养品德,健全人格,发展特长。学好历史,发展自身整体素质,终身受益无穷。第二、培养
14、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首先应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并不是新鲜事物,但它是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前奏曲,预习要写出预习提要,通过感知教材,初步认识学习内容,才能延伸到深化理解的层面。其次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投入,善于参与到教学中来。再次要学会与他人交流,质疑问难,互问互议,各抒己见,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例如在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这一章,教师提出“辛亥革命既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让学生相互探讨和争辩,一部分同学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认为:“从政治革命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有的学生认为:“从社会性质的变化看,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他们都以史实为依据,对自己的观点作了充分的论述。形成多边互动。第三,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研能力。从实质而言,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程度和质量,取决于学生的自学自研能力。教师的导向作用是催化剂,那么学生的自学自研能力则是内在动力。当学生具备了自习能力,自己获得信息的能力,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才能对教材知识有新的认识和体会,才能进一步探求新问题。总之,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能力。应该说,这一探索还很不成熟,许多方面尚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