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7 孔子拜师 教学调整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
2、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孔子名言卡片,学生读名言。 1.出示孔子名言卡片,学生齐读。 2.提问: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导入新课。 导语:你对孔子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搜集到的关于孔子的资料吧。 1.学生交流资料。 2.指名学生读课后“
3、资料袋”中的内容。 3.导入新课。 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可是至今对后人还有这么大的影响,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呢?这个答案就在第17课《孔子拜师》中,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从文中寻找答案。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提问:读了这篇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既然孔子有这么大学问了,为什么还要拜师呢?”“孔子拜谁为师呢?”“孔子怎样拜师的呢?”老师相机引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生词,读不通的地方多读两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老师随时纠错。 四、再
4、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深入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提问:《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作者按照顺序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总结归纳出来。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总结归纳。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帮助归纳概括。 板书:决意拜师——洛阳拜师——虚心求学——受到尊重 六、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 思考: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会回答:孔子当时已经很有学问了。孔子很虚心好学。 3.相机提
5、问: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孔子当时已经很有学问了? (2)你怎么理解“远近闻名”? (3)从哪些词句能够看出孔子虚心好学? 抓住重点词语是理解句子的好方法,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体会孔子好学的品质就不难了。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生词。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出了课文的叙述顺序,并且学习了课文第一段。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还是决意要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真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孔子怎样拜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课文第一段主要写
6、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导语: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思考读了第二段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思考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老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可能会回答:孔子求学艰辛、礼貌、虚心;老子谦和等。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中的重点句子。 4.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 这些重点句子具体表现了孔子的礼貌与虚心好学,老子的谦和、诲人不倦的品质,通过感悟理解重点句子,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子与老子的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
7、是全文学习的重点。 关于孔子求学艰辛的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 老师提问: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孔子求学很艰辛呢? 引导学生找出“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等词语,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的意思。让学生紧扣“终于”,联系上文,充分谈自己的感悟,体会孔子的心理和情感。 (2)读了这句话你头脑里会产生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让学生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孔子求学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想像和表达能力。 小结: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表明了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这句话把孔
8、子求知若渴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关于孔子礼貌、虚心的句子: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找出“行礼、您、拜见、请、多谢”等词语,体会孔子的礼貌、尊师。 (2)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品味“拜访”和“拜见”两个词语的异同。 (3)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结合上文孔子在求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9、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右栏: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联系上下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学无止境 小结: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正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 关于老子谦和的句子: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1)引导学生理解“迎候”一词,体会老子的谦和。 (2)相机通过读句子理解“迎候”和“等候”两个词语的异同。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孔子和老师的对话,进一步体会人物品质。 (1)同桌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10、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随机指导。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导语:孔子不辞辛苦,拜老师为师以后,他是怎么学习的呢?老子又是怎样教授的呢?我们一起读课文第三段。 1.学生齐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词句“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毫无保留”体会孔子认真求学,老子的诲人不倦。 板书:认真求学 诲人不倦 四、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结合上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五、总结全文。 思考:孔子和老子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什么? 六、课文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学生质疑。 学贵生疑。质疑是学习知识的重要
11、方法。学完课文之后,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巩固学习效果。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必有问必答,关键是点拨、引导,其他学生能够回答出的,老师就没必要讲解。 七、指导学生书写易错的几个生字。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文中出现的生字已经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并且之前已经抄写过这些生字,把生字教学贯穿到学习课文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完课文之后再教学生字,意在巩固学习效果,强调字形,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老师可以有重点的板书示范,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境:右半边是“竟”,不是“竞”
12、 等:中间几横长短不一样。 八、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2.抄写、背诵选做题中孔子的名言,课下再查找几句孔子的名言,与大家交流。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采用体会重点词句的方法,学习了课文二、三、四段。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并且我们结合课文和生活,理解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读课文,学习孔子和老子的品质。 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生字词语抄写;《课堂作业》1 第二课时:《课堂作业》、收集关于孔子的故事或者是名言 板书设计: 17 孔子拜师 决意拜师——洛阳拜师——虚心求学——受到尊重 孔 子 虚心好学 不辞劳苦 尊敬师长 认真求学 (学无止境) 老 子 谦和大度 诲人不倦 教学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