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能力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船舶(p) 粗犷(gung) 一暴十寒(p) 恣意妄为(z)B驯良(xn) 嗥叫(go) 风光旖旎(y) 一蹴而就(c)C湍急(chun) 船棹(zho) 莘莘学子(shn) 怙恶不悛(qun)D篝火(gu) 悲怆(chung) 矮揉造作(jio) 不落窠臼(k)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针贬 竣工 宵衣旰食 兵慌马乱B潦草 诅咒 万籁俱寂 疲惫不堪C映象 赌搏 震天撼地 功亏一篑D矫健 枯燥 再接再励 计日程功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不是那种江湖医生配方的用冥河水和死海海水混合的
2、药水,装在有时我们看到过的那种浅长形黑色船状车子上的药瓶子里,那不是我的灵丹妙药。B我走到瀑布跟前,抬头仰观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了那惊天动地的气势。C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轮美奂的,我都异常喜欢。D东山魁夷是日本一位有名的画家,他的美学思想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是一脉相承的。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_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2)一声深沉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_在山岩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3)安土重迁
3、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_,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A进而 荡涤 观念 B从而 荡涤 观点 C进而 荡漾 观点 D从而 荡漾 观念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B参加本届奥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从20名集训队员中精心挑选出来的12名选手组成的。C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D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A可以说
4、:我有我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我有一个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小世界。B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C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D研究正确的结论是怎样获得的,有哪些事实或理论根据?在证明中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值得学习?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C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D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8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挺拔)
5、B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家庭)C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光彩)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亲近,友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亡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
6、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9选出每组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独夫之心,日益骄固A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10选出对“使”字判断正确的一项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A都相同。 B相同,不同。C相同,不同。 D不同,相同。1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
7、后人也。” 一句中有四个“后人”,三个“之”,选出对其分析正确的一项A“后人”相同,相同 “之”相同不同B“后人”相同,相同 “之”相同,不同C“后人”相同,不同 “之”全相同D“后人”相同,不同 “之”相同,不同12节选的后一段文字表明了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告诉世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一事实。B说明六国不“爱其人”才导致灭国,秦国不“爱六国之人”才导致灭国。C表面上是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荒淫导致灭国下场的历史教训,实际上是借古讽今,向唐敬宗大修宫室发出警告。D告诉今后的封建统治者要以秦亡为借鉴,多施仁义才能保帝王之业千秋万代。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8、,回答问题。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像: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填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
9、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
10、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13作者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结合段,谈谈你对“苦旅”一词的理解。答:_14段中,作者指出人的悲剧性命运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条列出。答:_15作者在文中引用了不少中国古代诗歌,意在说明什么问题?答:_16段中,作者说:“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1)这一句中“家”和“无边的旷野”分别指什么?(2)这是一个选择问句,结合文意,说出作者的倾向和态度。答:(1)_(2)_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让高贵与高贵相遇鲍尔吉原野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对不期而至的泪水,我很
11、难为情。对自己,我不能使用伟岸、英武这样高妙的词形容,但还算粗糙的蒙古男人,和东北的车老板仿佛。这使我对眼圈里转悠的泪水的造访很有些踟蹰。我的泪水是一批高贵的客人,它们常在我听音乐或读书的时候悄然来临。譬如在收音机里听到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黑人音乐的旋律,令人无不思乡。想到德沃夏克这个捷克农村长大的音乐家,在纽约当音乐学院的院长,但时刻怀念自己的故土。一有机会,他便去斯皮尔威捷克人的聚居地,和同胞一起唱歌。我的泪水也顺着这些并不曲折的旋律爬上来。譬如读乌拉圭女诗人胡安娜伊瓦沃罗的诗集清凉的水罐,诗人在做针线活时,窗外缓缓走过满载闪光的麦秸的大车,她说:“我渴望穿过玻璃去抚摸那金色的痕迹。
12、”她看到屋里的木制家具,想“砍伐多少树才能有这一切呢?露水、小鸟和风儿的忧伤在光闪闪的砍刀下倒下的森林的凄哀心情”。读诗的时候,心情原本平静,但泪水会在此优美的叙述中肃穆地挤上眼帘。读安谧的新作手拉手,说“透过玫瑰色暮霭的轻纱/我看到河边有个光脚的女孩/捧一尾小鱼/小心翼翼向村口走去。”这时,你想冲出门,到村口把小女孩手里的鱼接过来,那么,在地上撒满白露的秋夜,在把身子喝软,内心却异常清醒的酒桌上,在照片上看到趴在土坯桌上写字的农村孩子,蓦然想起小心翼翼的小女孩,捧着小鱼向村口走去,难免心酸。那么,我想:我并不经常读书更难得读到好书,也不大懂音乐,最主要的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何会常常流泪
13、呢?一个在北国的风雪中长大的孩子,一个当抄家的人踹门而入时贴紧墙壁站着的少年,一个肩扛檩子登木头垛被压得口喷鲜血的知青;我,不应该流泪,在苦难中也没有流过泪水,生活越来越好了,我怎么会变得“儿女沾巾”呢?如今,我的性格仍然强悍,甚至暴躁。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一点:泪水,是另外一种东西。这些高贵的客人手执素洁的鲜花,早早就等候在这里,等着与音乐、诗和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见面。我是一位司仪吗?不,我是一个被这种情景感动了的路人,是感叹者。如果是这样,我理应早早读一些真诚的好书,听朴素单纯的音乐。旋律或词语,以及人心中美好的部分,使我想起海浪。当浪头来时,你盯住远处的一排,它迈着大步走过来,愈来愈近,就在
14、与你相拥的一瞬间消散了。这是一种令人惋惜的美好,似乎我们无法盯住哪一排浪。但可以欣慰的是,远处又有浪涌来,就像使人肠热的旋律、诗和眼里的泪潮。因而我不必为自己难为情了。班级_ 姓名_ 考试号_ 17文章第二段说“对不期而至的泪水,我很难为情”,原因是什么?_18最后一段说:“我不必为自己难为情了”,原因又是什么?_19“让高贵与高贵相遇”从全文来看,两个高贵的含义各指什么?一个指:_一个指:_20第七段中,作者联想到“海浪”,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_21下面对全文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A作者在第四段写自己过去的经历,说明自己已经不是一个随便 被打动的轻易流泪的人。B作者不敢用伟岸、英武这样高妙的词
15、形容自己,是因为自己长得粗糙、不帅气。C作者在第三段结尾说自己“难免心酸”,其原因是觉得女孩子用捧小鱼的方式来挽救小鱼的生命,其实是无用的。D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提醒人们应该早点读一些好书,听一些好的音乐。E文章开篇设置悬念,继而紧扣题目进行叙写,结尾再与开头响应,结构十分严谨。五、在下列横线中填上正确的名言名句。(1)行道迟迟,_。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而又何羡乎?(3)古之圣人,_,犹且从师而问焉。(4)_,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_,奉之弥繁,侵之愈急。(6)_,四海一,_,阿房出。(7)小荷才露尖尖角,_。(8)此曲只应天上有,_。六、作文请以“生活的希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可以编述故事,展开想像,发表议论,阐述看法。江苏省镇江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月考答卷纸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3_14_15_16(1)_(2)_17_18_19一个指:_一个指:_20_21( )( )五、(1)_ (2)_,_(3)_ (4)_(5)_ (6)_,_(7)_ (8)_6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