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分四个自然段。本节课上的是第二教时,主要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学习第一教时余下的几个生字,另一方面是在深入理解感情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走进文本”与“品读生活”,是指将文本内容生活化,联系文本与生活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在走进文本的基础上走进生活,即在文本中懂生活,在生活中习语文;旨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可以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的自由畅想的空间。围绕课文主旨,拓展文章外延。在此基础上,抓住文
2、本中的空白点生成,从而进一步深化文本内涵,领悟文章主旨。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材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松树的盲目自大,感受风伯伯的和蔼可亲,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课前准备:头饰、多媒体、课件、乐曲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明确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关系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2.品读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出示问题:小松树住在哪儿?大松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3)指名回答(4)多媒体出示:小松树长在,大松树长在。(5
3、)集体填空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意图:“走进文本”与“走进生活”,首先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课本、有感情,要立足于文本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而这一切都要靠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搭建学生生活经验与文本内容的桥梁,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对话的情境之中。】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联系生活经验,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学生想像能力1(过渡)小松树长在山上,站得高就看得远。你们猜猜看,小松树可能会看见些什么?(学生自由叙述)小结(课件出示):是呀,小松树每天早晨看见火红的太阳从海面慢慢升起,鱼儿在河里嬉戏。山上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春天一
4、到,粉红一片,小朋友蹦跳着在草地上找春天。草原上,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牧羊人挥起羊鞭,高兴的唱歌,他还看见些什么呢?(学生再次自由表述)2.让学生说一说,假如自己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景色,自己的心情会怎么样。假如仅仅是自己能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景色,别人看不到,自己的心情又会怎么样。【意图:学生的生活生活体验是宝贵的课程教学资源。“走进文本“走进生活”教师要善于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记忆和情感体验相结合,适时点拨,从而实现理解意义层面上的文本超越。】3.多媒体出示:“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1)让学生把这两句话多读几遍。(2)刚才读了小松树说的话
5、,你觉得小松树是怎样对大松树说话的?语气怎样?指名回答。(3)出示:松树地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想一想:横线上能填个什么词?学生觉得小松树是怎样对大松树说话的,教师就让学生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并试着演一演,然后师生共同评议。4.指名回答。(1)大松树见小松树这样对他说话,他生气了吗?你从哪知道的? 从插图上找答案问:为什么松树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呢?(2)多媒体出示:大松树没有生气,反而笑了,是因为他知道。(3)让学生说一说大松树的心里话(4)让学生赞扬一下大松树【“走进生活”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文本联系生活、文本再现生活、文本创造生活”的策略
6、,为学生创造情境,使学生融入文本情境,实现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映照。】5.其实,不仅大松树知道,风伯伯也知道。风伯伯是位慈祥的老人,他对小松树是这样说的:多媒体出示: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得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1)让学生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风伯伯是怎样跟小松树说话的?(摸着小松树的头)(2)(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生活中谁会摸着你的头跟你说话?他们为什么要摸着你的头跟你说话?你当时心里有什么感觉?是呀,从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对他说话,我们可以知道风伯伯教育小松树时摆事实、讲道理,耐心地予以开导,表现了风伯伯很疼爱小松树对自己的关爱【“走进文本”“走进生活”要求我们充分地
7、利用文本留下的想象空间,坚持以文本为“本”基础上的适度拓展,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真切体会文本情感。】三:学习第四自然段,表演悟情,训练升华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惭愧”到底是什么意思?哪位小朋友愿意做一下这种表情。学生说一说“惭愧”到底是什么意思?联系“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中“难为情”加以讲解2思考:小松树为什么会惭愧地低下了头呢?3.假如小松树会说话,他会对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和我们说些什么呢?多媒体出示:小松树可能对大松树说:“。”小松树可能对风伯伯说:“。”小松树可能对大山爷爷说:“。”小松树可能对我们说:“。”(播放轻音乐,学生自由叙述)4.小结:通过
8、刚才小松树对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以及我们说的这些话,已经让我们知道,现在的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5. 演一演: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多有意思啊!要是能把它演出来就更好了。戴好头饰,找你的小伙伴演一演吧。【意图:“走进生活”要求再现文本所描述的鲜活形象,注重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悟情。”就是要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挖掘文本隐藏的种种可能,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中探究这种合理的可能,从而更深层次草地走进文本】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伯: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白。孩:左右结构子字旁。托:左右结构提手旁。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爷:上下结构父字头。师范写,生描红
9、。五、作业。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课后反思: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从三维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在备课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策略以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表情读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外化。一年级孩子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带着表情表演读,使孩子内心的情感体验得以外化,有助于帮助孩子进行感情朗读。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话时,想象小松树说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并试着表演一下,然后带着这种语气读。在孩子读了“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后,让学生想象“惭愧”会是怎样的表情,并试着表演一下,然后带着表情读。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现文本内容与生活经验的相互映照1、教
10、学中我唤醒学生生活记忆,让学生想象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小松树会看见些什么?假如是你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景色,自己的心情会怎样?以此来体会小松树当时高兴的有些得意的心情。2、在理解风伯伯说的话中,“摸着头”一词表现了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心爱护。教学中,我引导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生活中谁摸过你自己的头,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爱。然后再让学生体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爱。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联系生活使学生更好的亲近了文本。 3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想象性说话内容:(1)、小松树站在山上,可能会看见些什么?(2)、小松树为什么会惭愧地低下了头。(3)、假如小松树会说话,他会对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说些什么呢?通过这些有坡度的说话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想象扩散性思维,而且学生轻松的认识到要谦虚,不能盲目自大。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