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轻物投准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贯彻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指针,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让学生体验到主动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乐趣,教学中注重以情育人,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活动得到加强,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二、教材分析本课共有两个教学内容:1、投掷:持轻物投准;2、游戏:捕鱼。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和初步学会持轻物投准以及在游戏中追逃、躲闪、急起急停、转身等动作,并能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在学习中乐于自我表现。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本课选用了情境教育法,我创编了“老渔夫和他的小动物
2、们”的童话情境,贯穿了教学的始终,师生共同参与,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来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三、设计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在一定时间、空间内自主发展,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在没有失败者的游戏中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从小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爱好和兴趣。在结束部分我通过韵律活动欢乐的鱼儿,师生共舞,使学生达到放松肌肉,陶冶身心,消除疲劳的目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沟通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使学生的
3、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体育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持轻物投准二、游戏:捕鱼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主题式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投掷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和上下肢力量及协调、灵敏等素质。3、培养学生机智、协同合作的心理品质和安全意识。教学过程:一、第一部分1、师(情境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在蔚蓝色的大海边住着一位老渔夫,养了许多小动物。冬天,海上风浪大,他不能下海捕鱼了,于是他天天和这些小动物一起玩,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2、听录音猜动物。3、你们想不想和它们一起玩呀?(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
4、头饰戴上,跟着音乐做动物模仿操)。二、第二部分(一)抛掷轻物体重点:初步掌握挥臂动作,自然、快速、连续。难点:全身协调用力。1、纸团游戏,学生分散自由练习,创造与别人不同的玩法。2、小结后再练。3、评出智慧奖,表扬。4、讲解示范持轻物投准的动作要领。5、指导学生进行徒手练习,巡视指导。6、分组学生持轻物自主练习。7、组织学生游戏,比赛。(出海捕鱼)8、总结捕鱼情况、返航。(二)捕鱼1、导语:今天,我们捕到了那么多鱼,高兴吗?好了,我们也该回家了。2、我们把鱼儿放养到鱼塘里,鱼儿又回到了水中,是多么快乐呀!3、放松韵律活动。4、鱼一天天长大,一个鱼塘已经养不下了,我又修了一个新的鱼塘,我要用鱼网
5、将部分鱼捞起来放养到新鱼塘里去。5、讲述游戏方法学生散步在一个池塘中,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捕鱼人,鱼在池塘中自由活动,不停地利用多种移动、躲闪、急停等方法逃避“鱼网”的捕捉。6、游戏规则:鱼不能出鱼塘。7、师生共同游戏。8、小结游戏情况。三、结束部分1、放松练习,师生共舞。要求:通过韵律活动,达到放松肌肉,陶冶身心,消除疲劳的目的。2、总结本课,鼓励表扬。器材:纸团若干、捕鱼器2个、头饰若干、录音机1只、鱼儿若干、“大拇指”若干。四、分析与反思1、在教案的编写上,我主要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出发。具体有:本课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选用了情境教育法,运用创编“老渔夫和他的小动
6、物们”的童话情境,贯穿了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练、玩中创,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本课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玩一玩,练一练,创一创,评一评。因为成功与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感受。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投掷的正确姿势,。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3、本课运用童话故事的情境模式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主动参与,积极创造”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玩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活动,自我展示。在初步学会持轻物投准以及游戏中追逃、躲闪、急起急停、转身等动作,我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实施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目标分层化、组织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尽情玩耍,享受其中的乐趣,通过想象进行各种创编练习。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自我风采展示,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有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我知道在今后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将有着更多、更好的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让学生们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