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主题教育党课: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认同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认同与专题党课讲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两篇】2023年主题教育党课: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认同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认同各位同志们:大家上午好,按照主题教育安排,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堂党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思想,就是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2、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在“四个认同”中,思想认同是对党的创新理论思想力、凝聚力、引领力的的深刻认同,是在牢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基础上的认同。新时代新征程,只有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认同,才能真正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坚持党的理论创造和理论创新,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并创造历史伟业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因为它具有的科学性、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等鲜明的特征,能够与中国的实际有机结合,成为通向真理之路,开辟发展之路,走向复兴之路的思想之光
3、。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我们党自从成立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旗帜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引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指明了正确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了“第二次结合”,提出并践行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4、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以党的理论创新引领我们的事业发展,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中国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发展潮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实践的新要求,坚持“两个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治国理政当中一系列的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当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我们总结历史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对党的创新理论与理论创造内在逻辑的生动阐释。二、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马克思在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就说明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党的创新理论只有始终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
6、民,才能确保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进而转化为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XX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战略安排和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我们前进道路上也会遇到重大风险挑战,甚至是像总书记所说的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领航伟大的事业。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将党的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用马克思主义中
7、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书写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篇章。那么作为这次主题教育总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这“四个认同”之间既相对区别、各有侧重,又内在关联、有机统一。其中,政治认同主要要求我们从讲政治的高度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思想认同则主要强调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深刻把握,突出对党的创新理论凝聚力、引领力的深切认同。而理论认同则要求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对创新理论科学
8、性、人民性、实践性的认同,系统把握党的创新理论内含的道理学理哲理。情感认同则重在要求我们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强调对党的创新理论深信不疑、入脑入心,进而内化为我们的价值追求,外化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四个认同”核心要义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三、把握科学思想方法和创新规律,是学好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并做到知行合一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四个认同”,学好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学
9、,关键就是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思想方法,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党的XX大报告用了“六个必须坚持”对此进行了阐述,这不仅系统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思想方法,而且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规律,为我们贯彻落实好这次的主题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方面,我们要深化理论学习,做到真学真懂。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特别是要结合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立足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及其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思想精髓和实
10、践要求。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知行合一,做到真信真用。这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进而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新征程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将党的理论创新优势转化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新成绩,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断取得新突破。2023年专题党课讲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
11、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逻辑缜密,为新时代开展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高校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依据。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高校思政课课堂建设思政课课堂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相较于高校的其他专业课程,其他课程只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思政课则肩负着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使命,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新时代要使学生真知、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其关键任务就是在课堂上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
12、要善于运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的专注度、参与度、认同度,才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采取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展开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灵活运用于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期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遗址、革命历史陈列馆、新时代改革阵地等开展现场教学,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仪式感与互动感,实现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相融合。要科学利用新时代网络载体,创新运用可视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实现“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打破教材体系,进行深度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推动思政课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通过思政课
13、课堂宣讲,打消学生的疑虑,使学生彻彻底底地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先进性,增强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西方腐朽文化的能力,识破各种企图分裂丑化我国形象的错误思潮,做到在实践中躬亲践行马克思主义。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高校思政课教师是讲好思政课的关键要素。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把握,决定着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体验。全面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为教师搭建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学术交流研究平台,对于开展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要。教师更为主动地担当起宣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光荣任务,有利于引导广大学生更加自觉、更为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
14、“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自身的意识与作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育人效果。高校应助力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讨论,积极搭建学术研究平台,深度钻研探究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学识魅力,提高思政课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成为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有道德涵养、深谙教学理论的“人师”。思政课教师自身要“明道”“信道”,不断从党的百年历史和伟大成就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达到真知、真信、真行马克思主义,做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实践者。站在新征程上,每位思政课教师都应自觉树立终生求知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感悟生活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常修常炼、常悟常进。
15、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研究力度“内容为王”是思政课教学的生命线,思政课程改革离不开教育内容的拓展创新。党的二十大精神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是保持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时效性,体现思政课教学知识广度、理论深度和现实关注度的必要举措。科学的理论只有顺应时代、贴近时代、阐释时代,才能提升课堂的亲和力和学生的信服度。要破除教育内容“繁、难、偏、旧”的瓶颈,深入挖掘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思政课各专题教学的契合点,着力打造高价值、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体系。既要兼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理论性,又要保证内容的针对性和鲜活性,
16、是保持思政课生命力的关键。紧扣教材和大纲,精选报告中丰富的教学案例,从章节分布、重点讲解、难点剖析等方面凝练内容设计,提升思政课的“含金量”。思政课教育内容最终要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身上,讲清楚时代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联,讲清楚学生的时代担当,使得知识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理想信仰。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高校学生奋斗力量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学生理想信念的坚定,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离不开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召学生,指导学生更好地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真正落实好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根本任务。要根据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认知规律,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学理与学生具体实际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人格品行和思想政治素质。运用党的科学理论教育青年、武装青年,认真讲好党的故事、中国故事,让广大学生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引导他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到“四个自信”,自觉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火花。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