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灯光【课前透视】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郝副营长和很多革命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
2、命。作者用平静的口吻写出自己的回忆,却蕴涵着深沉动人的情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教学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2
3、播放课文录音:二、品读赏析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3理解词语:豫皖苏豫:河南省。皖:安徽省。苏:江苏省。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通壕。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憧憬向往。4学生再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读一读。5交流: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
4、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6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思考,互相讨论。“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
5、到温暖?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课文的题目是“灯光”,你觉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7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话中称“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孩子们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与安乐生活”的一种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最后一句话既是对前面的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8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部分内容。三、课后练习1熟读课文。2摘抄词语:照耀、宏伟、光明、温暖、漫步、赞叹、战地记者、激烈、茂密、著名、插图、破旧、聚精会神、注视、沉思、深情、胜利、漆黑的夜空、憧憬、震天动地、猛烈的阻击、黑魆魆、微弱、千钧一发的时刻、璀璨的华灯、亲爱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