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镇江市丹徒区炎黄外国语学校 胡杨 212100课题: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材简解: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和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目标预设: 1 学会本
2、课生字,认识三个偏旁,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重点难点: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对(1-2)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在
3、本节课中增加语言的生动有趣,多让学生去讲去说,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面,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中。多让孩子们去对话去读去听,培养他们乐于听、读、讲的语文素养。设计思路: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像去理解抽象的文字,从图入手引入课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文。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很重要,在一年级就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提问题。注重初读到位,只有把初读落实扎实了,才有对文本的感悟。因而,真正地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环节确实要多用些时间,多花些功夫。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很重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有助于他们对生字结构的理解。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抓住重点词
4、句谈体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要多扶一些,教给其方法,在此基础上练习感情朗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在黑板上简笔勾画出大山)在这座大山里来了两个新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你们瞧,他们来了,(贴图)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2. 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得这么亲切,它们一定想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板书:8 小松树和大松树(注上拼音)指名读,正音,读准“松”的平舌音和“树”的翘舌音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小松树和大松树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过渡:呵,看来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
5、知道故事的内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认真听故事。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播放多媒体动画,认真听故事,要求: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节奏2. 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第8课,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每一个字音,并圈出难读的生字词3. 看,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一读 出示注音生字词(1)自由认读词语 (2) 指名认读并正音(3) 小老师领读(4) 齐读(5) 这些调皮的生字词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子,你还能认识吗?(利用开火车和抢答方式认读不带拼音词语) 过渡:刚才字宝宝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现在它们又回到了课文中,它们要考考大家,
6、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并标出自然段,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三、 精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我请4个同学来读一读这几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当小评委看看他们是否读准字音,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开始!2.刚才这4位同学读得很认真,其他同学听得也很认真,现在请你小声的再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都知道了什么?用(谁)长在(什么地方)句式说一说,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师:出示大山的贴画。瞧,这是一座高山,谁来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找家?指名上台进行贴图。师:一起立起书,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过渡: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对邻居,这一天他们正在聊天,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下节课继续学习。四、 教学生字1、 出示生字词“松、多、呢、伯”,指名学生认读,巩固字音。2、一看字形,二看结构,三看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进行书空笔顺4、教师范写,学生跟着写,边写边说笔顺5、找生字朋友,进行组词6、描红书本田字格中的字7、打开习字册,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并纠正写字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