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刘宇(湖南省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2)摘要:有效教学应以创设情境为基础,以学生参与为根本,以教师指导为保障,根据学生、教师的不同情况使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以达到历史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关键词:有效教学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关注的主题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考察有效教学有三个指标。一是学习速度,二是学习结果,三是学习体验。在实践层面,与有效教学相对应的是无效教学。无效教学分两种,“一种是显性的,如有些老师讲课条理不清,课堂毫无情趣,这种教就是很直接的阻碍学生学学生越学越没劲;另一种是隐形的阻碍
2、,老师讲的都是学生懂的东西,这个教也是阻碍学的,因为它阻碍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1(P.11)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避免无效教学呢?长沙长郡芙蓉中学目前正在推行的六步有效课堂教学法就是一种高效的模式。根据长郡芙蓉中学推广六步有效课堂教学法的实践,具体到历史课堂的构建,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贯彻三个精神:以创设情境作为有效教学的基础,以学生参与作为有效教学的根本,以教师指导作为有效教学的保障。 一、创设情境有效教学的基础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注重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说夏辉辉老师为讲解古代希腊民主制度所创设的虚拟人物帕帕提。那么,什么样的情境才能
3、有效地推进教学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过程。因而,“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构建知识的过程。” 2(P26)情境应当像一座桥梁,既能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能自然的过渡到新的学科知识。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创设情境要考虑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思维特征。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创设情境首先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验。其次,情境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
4、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从而深入历史。2、创设情境要体现学科特点。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和价值,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强调学科性,同时意味着要挖掘历史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历史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创造情境。正如赵亚夫教授所强调的那样:“历史有效教学的原动力不在教育学和心理学,而在历史学。”以历史教学中的中国近代史为例,针对湖南地区的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笔者认为以湖湘文化为切入口设计情境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近代以前的湖南在历史舞台上并没有突出的表现,但是到了近代之后却人才辈出,一部中国近代史,几乎有半部由湖南人写就。陈独秀
5、在欢迎湖南人的精神中写道:“湖南人底精神是什么?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无论杨度为人如何,却不能以人废言。湖南人这种奋斗精神,却不是杨度说大话,确实可以拿历史证明的。二百几十年前底王船山先生,是何等艰苦奋斗的学者!几十年前曾国藩、罗泽南等一班人,是何等扎硬寨、打死战的书生!黄克强历尽艰难,带一旅湖南兵,在汉阳抵挡清军大队人马;蔡松坡带着病亲领子弹不足的两千云南兵,和十万袁军打死战;他们是何等坚韧不拔的军人!”从学科内容而言,湖南近代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和典型,从这个角度切入,有利于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深化。从学生的思维特征而言,从湖湘文化切入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乡土历史都是来自学生的
6、家乡,学生对此多少略有所闻,但可能并没有特别注意过,也没有想到和自己所学的历史教材内容有何关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乡土史料进行教学,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3更何况先人所演绎的精彩历史在如今的湖湘大地上依然留有刻痕,如岳麓山、天心阁等,通过参观文物古迹可以体验、感受历史,使有距离感的史实变得不那么陌生。二、学生参与有效教学的根本课堂教学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我们所说的收获,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而言,对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而掌握的知识,教师应该少讲,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否则则是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
7、无效教学了。而要达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必须提倡学生的参与。在教学的过程中,若是把结论都直接告诉学生,自然可以免去探究的时间,看似高效,结果却适得其反。参与式的学习在初始阶段看似低效,然而,“学生在经历了问题的最初迷惑到最后解决的漫长曲折的思维过程之后,再碰到类似问题,思维过程将大大缩短,反应将变得敏捷而有效。”4(P.101)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无法被教授的。穆勒就曾说过,即便是那些确定无误的东西,我们也要允许公开讨论,因为如果不讨论,真理就会变成教条。而教条仅仅是形式宣称的东西,它妨碍去寻求根据,并且阻挡着任何真实、由衷的信念从理性或者亲身经验中生长出来。这正如俗语所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8、,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参与仅是表面的热闹,学生回答了问题,动了口也动了手,但却没有真正的思考。高效的参与,应该是围绕学科的核心知识展开的思维层面的参与。核心问题是以学科的核心概念、法则等基本知识及基本方法为内芯的。布鲁纳指出:通晓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但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要包括培养从事学习研究的态度、推理和预测的态度,以及独立解决难题的可能性。对历史学科而言,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批判性思维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精要,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批判性思维是指在论据的基础上“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 5历史学的生命在于求真求实,而
9、唯有批判性地辨析史料,综合考虑多方面的立场,才能做到求真求实。因而,在历史学科中学生的参与也应秉承这一精神。“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由教师提供各种角度的材料,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从而获得真知,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但是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若只是为了接受,为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却只能让他们变得幼稚愚蠢。只有当学生能面对真实的历史,在参与中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批判性地独立思考,历史才能真正变成使人睿智的经验借鉴和精神食粮。 三、教师指导有效教学的保障 保障教学的有效性,既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
10、用。“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引领依然是必要的。” 6(P.176)在学习之前,教师应该指出课程要落实的目标是什么,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在那里,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指明方向。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如关于辛亥革命,有人认为成功了,有人认为失败了,你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同样不能缺席。比如说当学习到三年自然灾害中国死了很多人的时候,有学生脱口而出“这样好!中国的人口太多了。”若是任学生顺着这一思维走下去则是教师的失职了。这时教师可以反问学生:“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候,你愿意为国家做贡献,成为被饿死的
11、一个吗?如果你不愿意,你凭什么要让别人这么做呢?” 7(P92)因而学生的参与必须要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做保障,如此才能不偏离主题,得到更好的效果。教师的指导应该针对学生的情况不断的调整,“学习者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调节。教育者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习者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8(P126)我们平时过于强调教学评价的分等与筛选功能,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教学评价的反馈功能,围绕三维目标及时的进行课堂小结和随堂练习,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调节自己的授课方式,巩固有效教学。 本人认为,设置情境、学生参与、教师指导是构建历史有效课堂的三个重要环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情况使用教学策略,以达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理想状态。参考文献:17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8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张永光.乡土历史教学浅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6刘立新.历史教学应提倡批判性思维J.历史教学,2008.7黄牧航.高中历史科学业评价体系研究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1.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