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主要包括“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方向”、“认识万以内的数”和“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和“期末复习”,另外还安排了“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2个实践活动。 “有余数的除法”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乘、除法安排的教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结合计算解决一些有余数的平均分问题。 “时、分、秒”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探索并发现1时=60分,1分=60秒,学会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考
2、虑到秒是很小的时间单位,日常生活中计时很少精确到秒,因此这部分内容先安排时、分的认识,再安排学习看钟面上表示的时刻,最后才安排秒的认识。“认识方向”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分成三段:先在复习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接着结合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位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在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并会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最后,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测定方向。X k B 1 . c o m“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
3、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万以内的读写法,是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例题创设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试着在计数器上画一画(拨一拨),再读一读、写一写,填一填数的组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分米和毫米”是在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分成两部分:先认识分米和毫米,再学会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简单换算。 “两、
4、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加法”是在二年级(上册)中已经掌握了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进位加、连加和估算。 “减法”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教材先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再教学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隔位退位减。 “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角和直角。“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进一步组织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结果在不同标准上的多样性。二、教学内
5、容: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全册内容。三、教学目标:http:/ww w.xkb1. om(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近似数。(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
6、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6)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重难点:新 课 标 第 一 网重点:万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减法。难点:三位数加减法中的发现规律,第四、六单元中的解决问题及不确定现象的认识与表达。五、课时安排:1、有余数的除法-4课时2、时、分、秒-8课时3、认识方向- 4课时4、认识万以内的数- 15课时5、分米和毫米- 5课时6、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9课时7、角的初步认识- 4课时8、数据的整理和收集(一)-5课时9、期末复习-8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