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课、三峡 郦道元 肥西严店中学 金启福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学习重点: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学习时间:二课时学习准备: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教学设计: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
2、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1、读一读: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a略无阙处(毫无) b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c夏水襄陵(漫上) d不见曦月(阳光)e或王命急宣(有时
3、) f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g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h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i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j飞漱其间(冲刷)k良多趣味(很) 1属引凄异(连续;延长)m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n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例:三峡的 山 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山奇险水急流回旋
4、夏急猛水一春冬清幽 秋凄凉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四、体验,比较拓展。1、联想体验: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2、比较拓展: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早发
5、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1、总结存储: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6、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2、课外延伸:背诵翻译课文。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教学反思:三峡一文通篇只有一百五十五个字,但却已把三峡的形势和一年四季的景色,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其中写到:急流奔泻、飞舟御风、碧潭白浪、瀑布悬泉、峡谷深涧、悬崖怪柏、水清山峻、草茂木荣、猿啸寒林、音回空谷、巴蜀渔歌、凄清谣谚三峡七百里山川风物,万千气象,春夏秋冬、景色变幻,无不一一生动呈现。可以看出,这篇文字是极为省俭、精悍的,但内涵却是极为丰富、充实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一个入情入境的教学氛围,实现了情境互动,激起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并通过朗读进行文意疏
7、通,重点引导学生疏通“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因为这些是学生翻译中初次遇到的句式,虽然互文和并提的修辞不要求学生掌握,但稍加提示会便于学生掌握句式。接着引导学生对文章初步感知,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思路,明确本文的构思之妙。然后让学生“找寻景物的特点,领悟自然的魅力。”并进行交流,从中感受体验三峡独特的美。运用“读”、“写”、“说”的方式让学生深入课文,品味课文,体悟课文意境。启发学生拓展延伸,通过联想和想象,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审美情趣,锻炼了言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领略三峡景物的独特之美。接着通过“找寻写作
8、的美点,感受艺术的魅力。”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写景方法,并为随后的写作打基础。整个教学过程努力体现着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由此迸发了些许火花。我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去感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思考、评价及审美追求,让学生学会发现,发现知识,发现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说,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见解,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求得新的发现。当然,本课教学也留下很多遗憾。比如在文言文的翻译中如何可以更好的落实文言的字词句,还有容量与时间的更好处理,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