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均分课堂教学实录 设计理念:在传统教学中,把数学课程内容视为一系列事实性的结论。他们是静态的、客观的,也是内涵确定的,边界明晰的。这些事实性结论成为“双基”的主体,也成为课程内容的知识点,它们当然成为课程及教学的重点。但这同时又带来另一方面的问题,即不关注知识的来龙去脉,不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与发展。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只关注数学结论,老师上课时也总是让课程内容尽快展开进入运用结论去解题的操练过程。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能体会感悟到这些知识技能背后更为本质的东西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以
2、及数学的思想、方法,积累起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整体上促进自己数学素养的提高。正是因为如此,过程本身就成为数学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2、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教学准备:学生每4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袋食品(里面分别装8块饼干、9个蛋
3、糕、12个山楂饼、11个旺旺仙贝、16块糖)、6个圆片;每人15根小棒。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体会不同分法1情境引入(课件播放春天的景象)师:春天到了,春风是轻轻的、暖暖的,春雨是细细的、密密的,你们喜欢春天吗?生:喜欢!师:那让我们走进春天,一起去春游吧。在这次活动中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为了在这次春游活动中大家玩得更快乐、更开心,老师为每个组同学准备了一份礼物,快打开看看,都有什么?(学生兴奋地打开袋子,惊呼:“呀,饼干!”“哇,糖果,还有旺旺仙贝)师:大家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带上这些礼物出发吧!(课件出示一个小朋友走出来说:“哎,等等,把这些礼物分给组里每个同学吧。”)师:那就请每
4、个小组的同学商量商量,分一分。2动手实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动手分,教师参与学生活动。汇报:组1:我们组有8块饼干,每人2块。组2:我们组有9个蛋糕,我们3人每人2个,给了XX 3个。组3:我们组的11个旺旺仙贝分了好半天,最后他们3个人每人3个,我拿了2个。组4:我们有12个山楂饼,每人3个。组5:我们组有16块糖,每人4块。【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让学生分实实在在的物品,一下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自觉的融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在解决身边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平均分.】二、实践探索,理解平均分1发现平均分师:大家想想刚才的几种分法,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有的
5、小组每位组员分到的都一样,而XX、XX他们两个组每人分到的却不一样。师:那你喜欢哪种分法呢?生:我喜欢每位组员得到的都一样。师:为什么?生:因为这样公平。师:你们能给这种公平的分法起个名字吗?生1:公平分。生2:平等分。生3:和平分。师:大家起的这些名字都非常形象、非常贴切,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教师板书课题:平均分)2理解平均分师: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分发现了这种分法,那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平均分”吗?生:每人分得都一样多,叫平均分。师:对,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给每个班分,每个组分等等,所以说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谁能再说说?(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师
6、:那你们能根据刚才自己小组分的情况,用平均分说一句话吗?生1:我们把8块饼干平均分给4位同学,每人2块。生2:把12个山楂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3个山楂饼。生3:把16块糖平均分给4位同学,每人4块。(此时,另外两个组的同学默不作声。)师(故做困惑的神情):哎,你们这两个组为什么都不发言?生:我们又不是平均分。师:你怎么知道不是平均分?生:我们组每个人分得不一样。3深化平均分师:那你们想平均分吗?生:当然想。师:大家都来想想办法,怎样变一变能使这两组的礼物平均分给每个组员?现在每个小组都商量商量,看有没有好的方法.小组讨论完汇报:生:把XX他们组多的1块蛋糕拿走。(教师拿走这个组的1块,成了8
7、块蛋糕)生:给XX他们组加1个仙贝。(教师从袖口中变出1个仙贝)师:现在怎么样啦?你们能用平均分说一句话了吗?生1:我们组把8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2个蛋糕。 生2:我们把12个旺旺仙贝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3个。 4实践平均分师:下面,请每组组员把所分得的礼物再放在一起。听清要求:请把这些礼物平均分给5位组员。【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学生发现有些组每人分的一样多,有些组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在认知上产生了冲突,有了比较,顺势引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接着让学生用平均分说一句话,最后让学生想办法把不是平均分的变成平均分.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在层层递进,步步
8、深入的教学活动中形成了知识的建构.】5”做一做”师:现在大家都能把礼物平均分给每一位组员了,那这6个圆片你会平均分吗?(课件出示题目:把6个圆片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师:不着急动手,先独立想想可以怎样分。学生独立思考。师:有想法了吗?那就与小组同学一起拿圆片来摆摆吧。学生操作后汇报。生1:6个圆片,每2个一组,分成3组。生2:我把6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生3:我把6个圆片平均分成6份,每份1个。(学生边说课件边展示相应的分法)师:看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平均分。6探索平均分的方法师:那这种情况你会平均分吗?有一只猴妈妈看到树上又大又红的桃子想摘来给她的孩子们分了吃,数数看一共有几
9、个桃子?生:8个。师:她想给每只小猴分2个桃,可是这8个桃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呢?猴妈妈犯难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师: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生1:我是想2个给一人,可以给4个人。生2:我们拿桌上的圆片摆了摆知道可以给4只小猴。生3:4个2就是8。小结:你们真能干,用各自不同的方法帮猴妈妈解决了问题,8个桃子可以把2个作为一份,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可以分给4只小猴。象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也是平均分。【设计意图:数学学习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来完成。本
10、节课就是注重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从分礼物入手,首先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分法,在此基础上才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操作过程中发现平均分,理解平均分,探究平均分的多样化。这样设计符合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三、解决问题,应用平均分师:刚才我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助猴妈妈解决了问题,其实这种方法还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很好的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下面咱们就来练一练吧!1第31页的试一试师:谁来读题?生:先用12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出示第一小题:每2根1份,可以分成( )份。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结果。出示后两个小题:每3根1份,可以分成( )份, 每4根1份,可以分成(
11、 )份。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将结果填在书上后全班订正。师:大家比较这三次分小棒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生1:每份放的不一样多。生2:每次分的份数不一样。生3:都是12根小棒。师:那你们有什么发现呢?生:每份分得越多,分的份数就越少。小结:物体的数量不变,那么每份分得越多,可以分成的份数就越少。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读题。师:不着急去做,要先看清题目要求。这道题有几个要求?生:两个。第一个是“先圈一圈”,第二个是“再填空”(学生边回答,课件边在这两个要求上标序号)师:审题非常细致,那就开始吧。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3想想做做第3题: 14个气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学生独立思考。生1:我数了数应该是7个人。生2:我用14根小棒摆了摆,每2根分给1个人,可以分给7个人。生3:142=7,7个人。师:同学们能开动脑筋想出属于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学习精神值得表扬!确实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这样的问题用除法计算是最方便的,那什么是除法?除法又怎样计算呢这些知识在后面的几节课中我们都会学到。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