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之我见关注积累马鞍山小学李淑波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之我见关注积累【摘要】 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从小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没有情感积累,内心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本文从加强阅读,注重语言积累;加强阅读,注重生活积累;动之以情,注重情感积累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关键词】提高 小学生 作文 能力 积累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指导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
2、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给以明确的具体的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的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创意写作,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作文讲究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积累。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
3、。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从小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没有生活积累就没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没有情感积累,内心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丰富的积累。这里既有语言积累、生活积累、还有情感积累。所以我们在学生作文指导中要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学生积累。 一、加强阅读,注重语言积累。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
4、思如泉、笔下生花。所以新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要求中规定:“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语言的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那么,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语言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识的积累,建立自己的心理词典,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
5、的语言材料,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文课本在书前“说明”中指出:“多数课文后面介绍一则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小知识,(或小资料,小言论,小趣闻等),以便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随便读读,不检查,不考试。”这些语言知识的积累可供学生在记叙文中展开纵横驰骋的联想;可供学生作为议论文的依据,已足以应付一般性的作文需要了。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作为写作的材料,真所谓是“就地取材”。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
6、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利用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可以从电视剧本中收集一些比较时尚的语言,从广告语中创改实用的语句;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才能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才能文思如泉涌,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尽可能为学生搭建平台,加强平时的口语交际,让学生学会用比较得体的语言,能够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然后在交流中积累语言。 二、加强阅读,注重生活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段话
7、充分说明了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生活;观察学校生活;观察家庭生活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观察目的的明确性 学生的观察力还不是很强,对事物的观察很肤浅,不分主次。所以在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2、观察对象的确定性 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被观察的事物称为对象,其余的事物则成为背景。一般规律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则观察的对象就越突出。3、观察材料的鲜明性 学生观察的材料必须是具体的、鲜明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大脑中对事物表象的建立,以及
8、科学概念的形成。所以给学生看、听、摸的实物或符号,都要求它们必须正确、科学、可靠。 4、观察方法的细致性 (1)按照一定观察顺序对事物进行观察。观察顺序应根据具体的观察对象来定,如观察景物要注意空间顺序:或从上到下,或由外到内,或由远到近,或从整体到部分等等。有了顺序,构思时把观察的顺序变成写作的思路。 (2)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如果把两件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情况进行比较,便会发现它们的异同,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比较,是培养他们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无论观察一件什么东西,都要抓住它的特点,集中笔墨把这个特点观察具体写详细。任何事
9、物的特点都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最明显的标志。观察时就要重点突出这个独有的标志,重点突出了,给人的印象也就深刻了。其他的部分则可少观察或不观察,不要平均使用力量,眉毛胡子一把抓。 (3)运用多种感知,提高观察质量。我国许多学者提出观察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知。如“声音”,是通过耳朵感受到的。大千世界的声音是无穷无尽,变化多端的,就说风声吧,随着风力大小的变化,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轻风的“飒飒”声,大风的“哗哗”声,狂风的“呼呼”声。至于动物的鸣叫声更是千差万别,就是同一种动物,也会用不同的鸣叫声表达喜怒哀乐等多种感情,母鸡生蛋后的得意高叫之声,呼唤小鸡的亲
10、切细微之声,遇到强敌准备拼搏的示威之声,预报危险的尖叫报警之声,遇到不幸的哀鸣之声,都足以说明很多动物也是可以“以声传情,以情带声”的。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观察后写观察记录。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不能单用眼睛,要耳、口、手、脑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日记是把每天观察到事、人、景、物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不拘内容形式。宋朝著名诗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真正要学写诗,必须在诗外下功夫,也就是需要生活实践。学诗如此,学文何尝不是?生活中处处有写
11、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如果仅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我们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指导学生带着思考去深入生活, 生活的一大内容是读书。因而对生活“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这些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写作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有源头活水。三、动之以情,情感积累。语文素养,不仅包含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情感、态度、价值
12、观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伴随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发展的过程而孕育,并随着发展。 情感,不仅是热爱母语的情感,还有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还有人类共同的高尚的情感,如富有同情心、爱心、真善美等。陶行知说:“千教教人求真,千学学做真人” ,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真人,从童真的角度去看世界;在阅读中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在指导表达时,既要指导学生做到表达语言流畅,又要表达真实的情感,真诚的态度和人文价值观。情真始能意切,情真始能洞察人的心灵,情真才能创造出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纷繁生活。“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也无法感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语文的积累外,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会写、乐写、善写的大好形式就会指日可待。【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小学作文教学指导3、小学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指导4、小学生观察方法指导5、阅读与积累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