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效先学 自主探究 积极合作 踊跃展示 总结反思 自我拓展 实验中学导学案第十九课 蝶恋花【学习目标】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学会通过词中所营造的意境解读词意,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内涵,把握移情于景手法的运用。背诵这首词,赏析积累名句。【教材助读】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槛菊( ) 调运( ) 悬崖勒马( ) 惊魂甫定( ) B不谙( ) 喟然( ) 并行不悖( ) 酩酊大醉( ) C彩笺( ) 拙劣( ) 似是而非( ) 数见不鲜( ) D晏殊( ) 囤积( ) 春色撩人( ) 蒙头转向( )2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栏杆 B明月
2、不谙离别苦 谙:熟悉,知晓 C欲寄彩笺兼尺素尺素:指书信 D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罗幕:张开的幕布预习反馈(用实物投影仪抽取部分学生的导学案【教材助读】完成情况进行展示,并请学生进行点评,教师作归纳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点拨纠错)1.A槛菊(jin) 调运(dio) 悬崖勒马(l)惊魂甫定(p) B不谙(n) 喟然(wi) 并行不悖(bi)酩酊大醉(dng) C彩笺(jin) 拙劣(zhu)似是而非(s) 数见不鲜(shu) D晏殊(sh) 囤积(tn) 春色撩人(lio)蒙头转向(mng)2.D【课堂探究】学生活动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
3、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学生活动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
4、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活动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 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5、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类。【当堂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1起句写了什么景物?寄寓作者什么感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2本词的“词眼”是哪个词?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默默饮泣。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寄寓了作者的哀愁。采用的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 离恨。【课堂总结】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 (1)本词
6、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问题拓展】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一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2
7、)有人评论“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春暮李冠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一寸相思千万绪”一句有什么表达特色?请略加分析。(2分)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答案1答:(1)“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
8、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2)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2伤春暮、怀人。“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主要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一寸”和“千万”对比,“一寸”和“千万”同时又是夸张。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春天的夜晚清新、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而“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只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如答“不同意”也要扣住“内容”“情感”“手法”三个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