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科学:有趣的溶解作者:郑季微 单位:扬中市级机关二园 邮编:212200教材简介: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好奇心与能力,享受成功,体验愉悦,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水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着,我们谁都离不开它,孩子更是天生就爱玩水,所以很早就与其接触并认识了它。虽然孩子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但只是停留在玩水的表层上,没有经过更深沉的挖掘,无法形成一些系统的知识。目标预设:(1)愿意参加科学活动,积极动手探索,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2)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
2、感知溶解现象,并学习简单记录实验结果。重点: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溶解的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设计理论:新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到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科学探究活动的有趣,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而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探索的对象。根据科学领域的目标、幼儿园新纲要的理论,以及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将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设计了本次活动。设计思路:中班的孩子对于系统理论知识较难明白,只有通过自己尝试操作得出的结论才能加深印象。因此,根据中班幼儿的兴趣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
3、面的发展要求,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同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主张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动手实验操作,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简单方式记录实验结果。教学过程:一、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并认识实验材料。(1)观察教师实验:老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先请你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幼儿观察。幼儿:盐,白糖,小米,石子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
4、怎么样了?(看不见了、溶解了)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能看见 、不溶解)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解,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解。二、猜测:(1)提出问题,幼儿设想,老师示范做记录。师:除了糖,小朋友还知道哪些东西也会溶解呢?幼儿:棒棒糖,盐,奶粉会溶解。师:那小朋友看老师准备的这些东西哪些是会溶解的哪些是不会溶解的呢?(2)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猜想。幼儿;“我想沙子会溶解,”“果珍也会溶解”“黄豆不会溶解”师:是不是这样呢?请小朋友拿实验材料试一试。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装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小棒用力地、充分地搅拌,看一看最后什么东西
5、不见了?什么东西还存在?(幼儿先进行探索,教师再进行提问。)(3)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记录卡以及记录卡的使用方法( “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师:如果不见了,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如果还在,我们就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三、幼儿自己操作实验活动,教师进行指导。(1)师:请你来试一试,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的物品里面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请你用标记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你们做的都记录在这一小栏里。(2)教师提醒幼儿可以合作进行实验游戏活动,一人实验,一人记录。幼儿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四、交流活动:(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解了,有的东西不溶解能看得见。(2)师: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像石子和黄豆放进水中,通过搅拌还是存在的,盐和糖放进水中,通过搅拌就不见了。像这种现象,用一个词表示,叫“溶解”现象。(教师解释溶解就是“溶解在水中不见了”)五、延伸活动1、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做做实验,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2、提出新的问题:溶解的快和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