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加强学生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新时代的教师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的同时,还要研究学生个性规律,按其独特的规律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良好的个性人格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阳光”。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然而,当前教师队伍的心里健康状况又如何呢?让我们先看一组本校数据吧:据我对在校教师做报告的显示:本校98名教师,男教师35人,女教师63人,其中有51.2
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 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我国目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可見一斑。正因为如此,许多孩子仅仅因为一点点轻微的过失就遭受到恶劣而又残暴的惩罚:河南省汝阳县一小学生张某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被老师随手掷来的小竹棍刺中左眼球,经鉴定为七级伤残;辽宁省昌图县学生梁某因作业字迹稍微潦草被老师打成骨折这些事例足以说明:教师因心理困扰而虐待学生已不是个别现象。据有关专家分析,除了教师
3、的师德差等因素外,更有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的因素在作难,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那么,究竟是那些因素致使教师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进而产生心理疾障呢?我把它归纳为以下几条:首先是社会、家长对教师角色互为矛盾的要求造成的冲突。一方面在考试评价制度、课程、中高考制度没有根本性改革的今天,家长对高分的迫切期望和社会对高升学率、高学历的要求,以及对教育投入和教学资源的不足,迫使教师不敢过多考虑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以最高效方法,将最标准答案最直接向学生灌输,以提高课堂效率,获取应试高分。另一方面,社会也清楚认识到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主要是靠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发展动力,他们又抨击
4、应试教育,要求实施以发展创造力和个性的素质教育。因此,中小学教师处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夹缝中,腹背受敌,尴尬不堪。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24日)减负咋就成了一个差班一文道出当前绝大多数教师的无奈与难堪。这种心理冲突,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其次,教师自身利益与教师的角色责任造成的冲突。教师是现代社会的一员,他和别人一样,有体验成功和成就的需要。然而,教师角色却要求与特定的学生维持一种持久(一学年或一届的时间,而且很慢很难出成果)的关系,这样就必须使教师较持久地投身于一种特定的情景。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总想去找一个工作条件、福利条件更好的学校执教。希望自己经济
5、上丰裕,并且社会名望和自尊得到保障。我区的实小的教师与另一所小学相距仅1公里,而教师年收入相差近1万元。根据在我们一小附近的小学的问卷调查显示:在10人参加的问卷中,有6人愿意或希望调到条件、经济待遇都好的实验小学。有4人不愿意调动,其原因是感觉实小内学校劳动强度更大、来自家长社会的压力让人吃不消。不仅如此,在诸如教师职称评聘、优秀教师的评选、教师做区级以上研究课等项工作中,农村校与镇内学校也有相当的差距。在这种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选择的冲突中,育人者和个人事业成功者的角色冲突,必然使部分教师惶惶不安,对自身工作不满,直到对教育工作产生厌倦、轻视的心理。再次,教师偏低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与教
6、师职业的重要性造成的角色冲突。新时代要求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而且还是心理工作者、学者、专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教师这个角色确实是不好当的,尤其社会上还存在对教育事业的不理解和对教师的偏见,教师经济待遇和职业地位偏低,使教师心理感到不平衡,发牢骚,逐渐失去对教师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例如我区的储备生老师月工资收入只有400元左右。我校调查显示:有11位教师的配偶下岗再就业,占全体教师总数的28、94。这使得他们的生活不富裕,生活有压力,个别教师还要为生计去奔波。问卷调查显示,在“比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你为自己的付出觉得委屈、不平、影响心情”栏目,有5人选择“不平”,2人选择
7、“影响心情”,占到70。还有教师角色定势的冲突,以及教师角色的弥散性造成的冲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知识的权威者和传授者。但事实上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教师再也不是唯一的信息源,学生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得更快、更多。教师有时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教师权威受到挑战,教师心理受到冲击。教师们强调的诚信、真实、宽容和遵纪守法,往往被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驳得体无完肤,以至教师对如何扮演社会道德的实践者和人类文明的建设者产生了心理困惑。最后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的同时,产生心理问题。邓小平同志曾讲过:小学教师最辛苦。现实生活中,我们小学教师的工作强度的的确确让
8、人有些吃不消。为此我专门从我所在的学校做了专项调查。我们学校15年级实行双包制。某教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同时,还要教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班队活动、科学、写字等六门课程,周课时达到2022节。除此之外,还要负责早自习的组织、大课间的管理、班主任手册的填写、学生发展情况报告单的填写;要组织参加升旗仪式展示、课间操评比、校运会的比赛、 “六一”儿童节的文艺会演、与家长的联系或者家访、放学后的学生托管工作把这些工作加在一起,周课时量达到了3032节,平均每天67节课。如果赶上体育、音乐等副科教师歇班或公事外出,全天的课就都是一个人的了。就是说,从早晨7:30分到校上早自习开始,一直到下班回家这些教
9、师基本上不离开教室和学生。参加问卷调查的10名教师,对“每天回家需要批改作业吗?”栏目全部选择“是”,达到100。有5名教师选择“每天回家批改作业时间达到60分钟”。2名教师选择60分钟以上;对“你每天上班来感觉愉快吗?”栏目,有3人选“一般”,4人选择“不愉快”,2人选择“无所谓”,1人选择“厌烦”。不仅如此,每逢双休日还要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学习、继续教育、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等。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小学教师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女同志,他们还有繁重的家务劳动,还要抚养教育孩子,照顾老人。长期超负荷的劳动,致使教师身心俱疲。教师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我们学校应当配备44名教师,但是因为种种
10、原因在岗职工只有38人。缺编运行的结果就是增加在岗教师的工作量。从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这一年的时间里,38名教师5名住院治疗,有4 位教师需常年携带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上班,有近40的教师带病坚持工作,约有60的教师患有颈椎病。劳动强度大,影响教师的健康,影响教师的生活质量,也影响教师的心理。调查问卷显示,(10人参加)对“下班回家后觉得非常疲惫的”有6人选择,2人选择“觉得有些累”,2人选择还可以“,选择疲惫和非常疲惫的共8人,占到了80。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只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感,而忽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教师心理服务机构的空白,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
11、及自我调控心理平衡能力的不足,使教师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与治疗,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出现偏差。心理学家认为:人們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对教师而言,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工作超负荷等因素,均可使他們精神负担加重,身心疾病增加。再者,心理问题就如同常见病“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因为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现实问题。如果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鉴于教师队伍目前反应出来的
12、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和寻求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的方法与对策。我提出如下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1)社会和家长要为教师“减负”。社会各界和广大学生家长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艰巨性,特殊性,不要把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全都压在教师身上。对教师的要求应该合情合理,使教师力所能及,不要赋予教师太多的角色和过高的期望,避免教师产生角色冲突,引起心理问题。(2)学校及教育系统要为教师“减负”。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夹缝中尴尬不堪的教师们,学校和教育部门是否可废除使教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的以“学生考分和升学率”来考核教师的一系列评定标准,切实制定新的工作量、工作质量考核标准,以减轻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
13、(3)学校和社会 尽量地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成长的环境。在赞美教师是春蚕是蜡烛,强调教师的奉献和责任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求,要懂得关爱教师。学校、社会、家长要对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激励,创造条件让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不违背教育法律和教学规律下,让教师施展才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解除教师后顾之忧,让教师在物质上有满足感,精神上又能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真正做到安教乐教,以消除教师对教育工作产生厌倦、轻视的心理。(4)给教师设计、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
14、平甚至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要抓好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要像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一样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机构,配备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5)用心理学的专门方法对教师进行良好的心理训练。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是通过训练形成的。广大教师虽然懂得一些有关教师心理的知识,但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大多没有将这些心理素质要求内化为自身的心理品质。要采用心理学的特殊方法训练教师的专业心理素质,帮助和指导教师开展心理训练,弥补教师原有的个性心理缺陷,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刻不容缓,不但需要我们引起高度的重视,更需要我们积极行动付予实施。只有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我们才会拥有一支具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的情操高尚的教师队伍;“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的人梯精神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一支身心健康、蓬勃向上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肩负起社会、家长赋予教师的诸多角色和极高的期望,圆满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