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效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什么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呢?我个人认为,所谓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就是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使学生愿意学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最终达到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都得到协调发展。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活”了,“动”了,传统的课堂秩序和管理也因此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形态。但是,在这新旧课堂教学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部分教师放弃课堂管理的现象,使缺失规则的课堂教学走向了秩序混乱的极端:多了热闹,少了安静;多了自主,少了秩序;多了涣散,少了专心。这样的课堂教学,连我们以前的最基本的双基都实现不了,更
2、别说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了。二是有些教师宁可对这种教学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并常常无奈地说:“我又何尝不想放开课堂、放开学生,让学生能顺心地学,可是课堂千变万化,一旦放开,学生的兴趣是有了,可是把课堂的有限时间占用了,后面的教学内容完不成,这样还能叫成功的教学吗?”对于课堂教学的这些尴尬处境和疑问还有很多。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的教师,我们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准确把握课标实质,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内容。 新课标要求我们实施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者的职能不能丢,适时的讲授、适
3、时的点拨还是十分必要的。新课标提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但绝不是老师随便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立刻交头接耳或叽叽喳喳说成一团。而是老师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认真思考后,相互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交流与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自己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倾听的过程。 新课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从而发现知识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活动过程,寓教与乐,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到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但有些活动课缺少明确的活动目标,表面上看似热闹,整节课好象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活动,但课后学生对知识的收获却
4、甚少,把活动课变成学生“玩”的课,这就背离了课标的初衷。 新课标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但是,在现行的一些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简单的还是有难度的,是对的还是不全面的,都能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声,评价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要让评价真正发挥其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的效益。二、创建积极课堂环境,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积极的课堂环境与学生纪律之间有着
5、密切联系,许多课堂管理问题与教师能否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关。教学实践也表明,正是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才造成了许多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缩不前的行为。因此,有效的组织教学,只有通过创建一个有意义的、真正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积极的课堂环境,才能确保学生作出积极的、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行为,形成良好纪律。创建积极课堂环境,满足学生需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学生需要满足的情况,弄清问题行为产生的环境原因。学生的行为,包括违纪行为,都受其内在需要的驱动,是学生尝试满足某种需要的结果,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其归属、认同和爱的需要造成的。因
6、此,我们必须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现行课堂环境对学生需要的满足情况,识别学生问题行为的类型和原因,切实理解学生个体心理和学习需要,从而为针对性地创建积极课堂环境创造必要的前提。2、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当代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切实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激励人。人性化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是以人为本课堂教学的潜在课程,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对学生情感、意见和内在反应的真诚尊重、关注、接纳和理解,营造人性化的课堂心理氛围,满足学生情绪安全感。第二,通过
7、情感化的教学、科学设置建设性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氛围。3、培养学生选择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许多学生都渴望承担责任、自治和独立,同时也想拥有与老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力。因此,教师要通过为学生提供选择、与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范、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等方法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三、设计优质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是防止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因此,改善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魅力。当代课堂管理研究者都高度强调有效教学策略与学生良好行为之间的关系。因而,采取有效
8、策略,设计优质教学过程是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所在。如:(一)教材策略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在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了大量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教师如能结合教材并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和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将是有效组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如何利用好这些材料呢?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加工教材。丰富教材。开放教材。 这几方面可以分开采用也可以综合运用。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乘车一课时,根据教学需要,我们可以把情境图进行创造性加工,将教材提供给我们的信息进行现场演示,不仅演示书上提供的两个场
9、景,还可以多演示几个类似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多个活动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试题的算理。这种改进和加工的同时,也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再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加法的时候,就对教材上的情景进行了大胆的开发,为了使学生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老师大胆突破教材束缚,舍弃了教材中提供的情景图,而是借助于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铅笔和橡皮,创设了将两部分铅笔和两部分橡皮合起来的情景,然后老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刚才所看到的情景。创设这样的情景,不仅因为这两种学习用品是学生熟悉的事物,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几次“合”,能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把两部分物品合起来要用加法,这样结合具体情境,能使学生充分感知从日常生活
10、的事例中抽象出数和符号及加法算式的过程,既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二)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理解,从而自主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1.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生活情境。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如数学活动、数学实践、数学游戏等,联系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或生活中刚好发生的热点问题,将其捕捉,进而创设与之贴近的生活情境,并于此融入一些新鲜实在、生动有趣、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提
11、出、去思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发展他们获取知识能力的目的。如我看过的一个教学片断是这样设计的: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上课伊始,教师先让学生看“有关两个学生的约会”的场面,新奇的故事情节一下子便吸引了学生。“猜一猜,明天两人会不会按时见面?”老师话音刚落,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争论不休,教师随即反问:“有时间有地点怎么会不按时见面呢?”正当大家捉摸不定之际,再接着看,看完结局,全体哗然,“原来约者原意是晚上八时。面对这一扣人心弦的生活误会,使学生出自内心地感到“24时记时法”产生之必需,激起了内在的学
12、习动机,于是,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创设新奇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我们教师也应注意情境的创设是要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教学内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现实原型,并且现实原型的引入确实能有效地增进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时的生活情境是合适的、有价值的;反之,则就没必要“为生活而生活”。直接从数学旧知引入亦未尝不可。2.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如我见过的另一个范例:在
13、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教师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教师事先发给每个小组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想办法研究长方形或正方形边角的特点。这时,组内的四个同学有的用尺子量边长,有的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有的记录结果。然后交流个人的看法,再由小组长集中每个同学的发现,初步概括出长方形或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再结合学生的汇报,精讲点拨,加以整理归纳板书。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培
14、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三)评价策略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具有引导功能和激励功能。发挥评价的引导功能,有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认知结构;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我们的学生,纯洁像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让我们教师满意与否,我们都应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以评价,如: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表扬也是多角度的。如,
15、回答问题棒的,小组合作好的,动手能力强的这样不仅对受表扬者是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使学生不单注重教师的评价,同时还要注重学习伙伴的评价,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我们也应避免在课堂教学中,一味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而忽略了评价的诊断功能和引导功能的发挥。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必须客观公正,这是首要的原则。同时,教师评价学生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客观公正的前提下,还要力求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浮乏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
16、学生就会觉得索然寡味,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其次,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不用“一把尺”。评价要看对象、看场合,或直言不讳,或委婉含蓄,或严肃庄重,或热情洋溢。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后进生心灵的甘露,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作为教师切莫让他们产生“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被遗弃感。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要严格,才有利于促进他们不断进取。当然,当他们的学习的确有水平或创见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在表扬激励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的评价指正,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有艺术性的
17、评价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一些常用的做法如:加强教学节奏、课堂段落和学生注意的管理调控;合理创设课堂教学结构和情境结构,恰当调节师生焦虑水平;充分利用问题控制课堂行为,但问题必须丰富多彩,意味深长;随机应变,正确运用课堂教学应变技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合理运用注意转移法、随机发挥法、幽默法、宽容法、设疑法等方法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偶发事件等。总之,我们教师只有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过程上下功夫,合理运用数学教学策略,才能做到有效的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才能充分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9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