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10月16日,我们怀揣着一颗诚挚之心,来到了纸坊一小进行低段数学教材教法培训学习。江夏区数学教研员喻老师的教材教法指导报告会以及纸坊一小两节数学展示课,让我们收获甚多。教师教学的设计是依据教材,按照教材上的指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用点子图摆等活动来编记口诀,教师采用了直观性、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利用福娃主题图,采用了半扶半放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从而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因此,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教师能走出教材、了解学生,真正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根据教学目标来完成学习任务,编出口诀,运用口诀,并在运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事例,深
2、化学生的认识。 一、读懂学生 儿童学习数学有两个基础知识与经验。长期以来,教师对儿童学习基础的分析往往来自于对教材的分析,即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的教学方式从一个情境入手,在具体丰富的情境中让学生感知知识,让学生看、数、圈、操作等环节,从而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得出一个“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的结论。而这两节课,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从知识基础入手,找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尽管学生中已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5的乘法口诀,但有很多是不知道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此时教师通过放手让学生验证,把学习知识的机会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了一个探索者,而且由于没有
3、过多的限制,他们的方法各异,可谓百花齐放。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还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二、 吃透教材 对待教材首要的是“尊重教材”。因为教材凝聚了众多教育专家的深入思考,有着科学周密而蕴涵深意的经典安排,这些都应该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视点。首先5的乘法口诀作为乘法口诀中的中间句,历来它都是在学习乘法口诀的中间位置,不上不下,不温不火。可是在新教材中,它被提到了口诀教学的第一位。多么重要的位置呀,这就让我们看到了它的“新意”和“活力”。因为5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很有价值,用途广泛的数,并且其顺次相加的和不但很有特点,而且学生对于5个5
4、个地数是非常熟练的。所以,这应该是教材之所以将其挪到首位的重要原因。此外,新课程的理念促使我们不仅要教好教材,更要用好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和学习能力,大胆地拓展了5的口诀,使其没有局限于教材中只有“五句”,而是让学生继续探究、能编多少就编多少。可见,孩子们在这节课上,不仅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走向了深入。”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果,这完全得力于对教材的深度研究,既充分利用,又能拓展创新! 三、研究教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在遇到问题时,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地开放地问题情境,能使这些角色得到充分地发挥,促进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方法选择上,选择的最简单、最实在的教学方法,在整节课中教师引导孩子们循着“从观察中质疑在探究中发现在生活中应用”的路径思考问题、发现规律、应用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思考,用数学的思维去探究、用数学的方法去应用。使学生在简单、实在的活动中学习、思考、发现、创造和应用,不仅学得高兴,还学得实在。 四、思考困惑 1.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有的优生已经知道5的乘法口诀,有的差生对乘法口诀一无所知,在课堂教学中要如何协调好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呢? 2.如何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 齐心小学 吴丽君 操健树 袁美英